提起“黄大锤”,参加过红色边疆农场的抗洪的人无人不晓。连续几日用24磅重大锤夯实木桩近百根,仅这份辛劳与付出,就让所有人竖起“大姆指”。
灾情就是命令,抗洪抢险就是责任。2013年8月初,由于连续普降大暴雨,黑龙江水位迅猛上涨,红色边疆农场的防洪堤超出警戒水位,持续高水位运行,防洪堤渗水、管涌、管涌群、滑坡等险情不断发生,江堤多处面临决口的险境。根据农场防汛指挥部的布置安排,法官黄利国作为突出队员加入抗洪抢险。
在抗洪一线,为固定堤坝,防止江堤滑坡导致决口,必须在江堤滑坡处打制木桩叠放沙袋。24磅的大锤,很多人提得起来,轮不下去;有人轮得起来,又砸不准。在这紧急关头,法官黄立国站了出来,说:让我试试。他在几次试验后,便掌握了其中的窍门。这样,他负责专门轮锤找桩。几天下来,他的双臂,后背都肿了起来。在一线的同志们,让他别再打桩了,休息一下,可他又开始装沙袋,抬沙袋。二十四小时坚守,困了就在潮湿的草稞里躺躺,渴了喝上几口矿泉水,饿了找点干粮充饥,在狂风骤雨、电闪雷鸣中不分昼夜地奋战在抗洪一线上。多日的劳累和风吹雨淋,让他的身体严重透支,体温上升到38度。可他没有离开,吃过药,挂过点滴后,他仍坚守在抗洪一线。
当地的百姓开玩笑说:这黄法官敲法槌的手,抡起“大锤”一样棒。2013年9月19日,黄利国被授予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当电视记者采访他时,面对镜头,他那黝黑的面容上露出了少许窘迫,他用手挠着头发说:“洪水当前,谁都是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危难时刻显身手,在洪魔肆虐的时候,不畏艰苦,挺身而出,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位人民法官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