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机构设置   专题报道   司法公开   法院工作   法官园地   法院执行   诉讼指南   法治论坛   法律法规 

 

平凡中的精彩

记北安农垦法院龙镇人民法庭副庭长 刘国安

发布时间:2013-11-20 10:23:51


    人生如同一本厚重的书籍,每一页都写满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不同的人生,书写了不同的内容。翻阅刘国安的工作档案,真实的反映出他的努力、进取和无私的奉献。

    二十一年前,龙江大地刚刚披上绚丽的五彩新装,蓬勃的生命正涌动在黑色的土地上时,正是25岁的刘国安收获了他种植20余年的理想,实现了自己的夙愿。1991年他怀揣着黑龙江省人民警察学校公安专业毕业证书,走进了北安农垦法院龙镇人民法庭那庄严肃穆的大门。从此,他的人生掀开了新的一页,成为一名光荣的法官。一转眼,二十一年过去了。25岁至46岁,二十一年,这个朴实谦逊、不善言谈的基层法官的立体人生清晰丰满。

    刘国安给人的印象是匀称的上中等身材,圆圆的脸上透出的是纯朴、诚实。话说的不多,甚至有些木讷。如果他穿一身便装站在你面前,更像一个农民。1991年2月调入龙镇人民法庭工作之初,由于专业不对口,工作中的他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面对当事人的询问,他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通俗的语言以主观看法来解答;书写法律文书时,简直就是在记流水账,就更谈不上规范化。法律工作对于这个起点不高,只有中专学历,专业不对口,只懂得刑侦、治安的人来说,起步是艰难的。然而困难只能吓倒懦夫,却吓不倒刘国安这样有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同情心和有强烈求知欲望的青年人。多少个漫长的日日夜夜,当别人悠闲地看电视,当别人无忧无虑地进入梦乡时,刘国安却像一个准备高考的莘莘学子一样,在法律知识的海洋里徜徉,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攀登。业余和休息时间成为他汲取知识的专利,即使是工作时,他也给自己立下了规矩:“每晚自学两小时”,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补充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在1995年至今这短短的6年时间里,他学完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的专、本科课程。其论文《关于垦区基层法院及法庭信息化建设之我见》《试论执行工作改革问题的几点思考》、《完善统一领导管理执行工作新机制的措施》等等。被中国法院网法治论坛发表,省法院“龙法政工”、多次在法院调研会进行交流;知识的积累,也大大提升了写作水平。2年间他在人民法院报刊登6篇、省级龙法政工刊登4篇、北大荒日报刊登9篇;信息18篇。通过案件审理对农场有关职能部门出现的问题提出司法建议10余份均被采纳。被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评为首届“十佳法官”、被中院授予“信息能手”、“调解能手”和“调研先进个人”等。

    在他的日历上,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在他的办工桌玻璃板下,压着一张纸条:“时间就是效率,案件就是命令。”在这无声的命令下,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无论路途如何遥远,条件如何艰苦,哪里有案件,他就出现在哪里。下连队调查取证,经常是起早上走,到下午两三点钟才能吃上午饭。因为生活和饮食上不规律,刘国安得了较严重的胃病。一次法庭受理一起借贷执行案件,申请人辛某向法庭提供:被执行人康某在朝阳林场和莲花山打工。得此消息后他立即躯车前往,由于雪大路滑,车几次滑进沟里。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的颠簸,行程200余公里,终于在莲花山猪场找到了被执行人康某,在与其交涉中向他陈述有关法律条文,指出违法的严重后果。康某被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自动履行了义务。11年的执行工作,所承办的执行案件近180余件,执结率100%;执行和解率85%以上;执行到位率100%,实现了上级法院提出的“阳光执行、和谐执行”做到人性化,达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相结合。

    他的敢于碰“硬”是出了名的。谈起案件,如数家珍。一件厚达600页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执行卷宗。详细的记录在2008年9月1日上午7时许,原告王某为被告陈某的收割机轮胎充气时,轮胎突然爆炸,将原告炸伤,经司法鉴定结论为:脊髓损伤,伤残等级为二级伤残。经判决后被告陈某赔偿原告王某63.8万元。此案进入执行程序后,他作为办案人,先后14次往返吃、住被执行人的住所地调查取证,调取被执行人陈某为其近60户的,种植户脱谷费,还将被执行人现有财产1075收获机,通过双方的协商以14万元的价格,抵偿给申请执行人,并达成秋后偿还全部余款的协议。但在秋收时被执行人陈某擅自将本院查封的350亩大豆地进行脱谷,得知情况后,他连夜出击,被执行人的妻子唐某拿着尖刀威胁他说:谁再敢执行,就和他同归于尽。他利用4个多小时对被执行人陈某的妻子进行反复讲法律、讲道理、谈政策、谈感情,经过一夜的“攻心”, 成功将被执行人所有产品大豆全部扣到晒场院内,次日通过多方的配合对被执行人的产品装袋、检斤后就地封存。经双方当事人再次协商后,以48万元达成了执行和解。整个案件的运行先后依照法定程序下达“执行裁定”12份,最终双方当事人满意,这起致人伤残执行案终于圆满的划上句号。

    在一起离婚债务执行案中,被执行人孙某是建国前的老干部,80多岁了,脾气异常暴躁,不进人言。刘国安三次登门,他不但置之不理,而且听到不耐烦处还破口大骂。面对这种情况,刘国安从生活琐事入手,拉家常,攀亲情,问寒问暖,逐渐拉近距离,然后循序渐进,肯定他在建场创业中所做的贡献,希望他发挥余热,支持农场的工作,遵守法律,给青年人做出榜样。老人转变了态度,将执行标的2.500.00元钱主动拿了出来,并一再赔礼道歉。老人感动地说:“我这么大岁数了,你们登门做思想工作,真叫我倔老头服了。”

    法庭最贴近百姓,案件家长李短,内容鸡毛蒜皮。一件当事人满意、二件当事人满意容易,刘国安在基层法庭的26年,在当地群众中有口皆碑这可太难了。问及其中的经验时,他说:咱就是一土生土长的法官,老百姓心里咋想咱懂。他朴实平凡,如同北大荒的黑土地,细细地品味,你就会发现平凡中的精彩。

文章出处:北安农垦法院    

 
 

 

关闭窗口

您是第 25796253 位访客
黑龙江省农垦中级法院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汉水路82号   邮编:150090  
Copyright©2025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黑ICP备11004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