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机构设置   专题报道   司法公开   法院工作   法官园地   法院执行   诉讼指南   法治论坛   法律法规 

 

张文阁同志抗洪抢险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3-12-23 20:36:30


    2013年的8月初,黑龙江及松花江水位不断上涨,两江沿岸遭受了前所未有洪涝灾害。面对百年一遇的洪水,二九0人没有退却,他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奋力抗灾自救。

    入汛初期,庭长张文阁就组织召开了法庭干警抗洪动员会,他说:险情就是命令,我们要随时做好上一线的准备,全体干警要以大局为重,以农场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随时听从农场党委的调遣,在抗洪战斗中勇当先锋。会后他主动请缨带领全体干警冲到了抗洪抢险第一线,与二九〇农场的人民群众一起参加了保卫家园的战斗。

    庭长张文阁和农场领导一起分担大堤的分片巡查指挥工作。每天和守堤的群众一起吃住。遇到雨天风大浪急的时候,与群众一起割草护堤,防止大浪冲刷堤坝。认真排查管涌,灌装沙袋加固堤坝。遇到水清上涨时,他与管理区工作人员轮流值守,他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受到群众的好评。他的腰在抬沙袋时扭伤了,他没吱声,一直坚持到晚上回家。妻子心疼的劝他别去了,他说找个医生给按摩一下就没事了。第二天他的身影又出现在大坝上。

    9月2日,农场为确保把损失降到最低,决定在公路上修筑第二道防线,阻挡继续蔓延的洪水,张文阁率领法庭的全体干警参加了筑坝工作。他带头装沙灌袋,铺防水布,搬运物资,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连续干了六天,一道“小长城”蜿蜒几十公里,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无情的洪水,吞噬了农作物面积20多万亩,受灾人员一千余户。农场领导果断决策,紧急疏散受灾群众。为解除受灾群众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农场党委的决定开展党员干部 “一帮一”结对包户行动。庭长张文阁主动承担了原34作业站的群众吉佳胜夫妇的安置工作。吉佳胜已经76岁了,患有脑血栓,走路拄着拐,妻子年事已高,靠同样受灾的大女儿照料,一家五口的安置工作成了庭长张文阁头等大事。为了方便患病吉佳胜出入方便,他专门为他们租了一间一层的商品房,自己出资买了马桶并找人装好,为他们准备好了床、桌椅,同时为他们添置了电饭煲、暖瓶等日常生活用品,还购买了大米、豆油、矿泉水、方便面等生活物资,把地上铺上了简易地革。搬家那天,因为抗洪指挥部的临时抽调他到坝上执行其他任务,他特意安排妻子帮助他把安置户搬到出租房里。从坝上回来已经晚上八点钟了,又赶到安置户的出租房去看望安置户。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定期前去探望两位老人,对他们问寒问暖,对待生病的老人,更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搬家后的第二天,由于着急上火,吉佳胜犯病了。张文阁立刻开车把病人送到农场医院,找最好的医生为其诊治。病人的家属感动的说,就是对自己家的亲人也不过如此。张文阁所做的这一切,让这户受灾群众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扫除了因受灾造成的心理阴霾,他们内心充满了对这位法官的感激之情。

    8月16日,沿江发生溃堤,防洪指挥部命令部分生产队所有人员全部撤离,为防止有部分群众心存侥幸心理,部分干部进到生产队挨家挨户搜索。张文阁所在组负责四十一、四十二生产队的人员的搜寻工作,从早到晚一遍一遍的搜索,但还是有群众不断溜回生产队拿东西,他耐心的做工作,直到确保一个人没有落下。此时几公里之外洪水已经淹没了低洼处房屋的房檐了。

    随着生产队转移后撤,大批的车辆停放又成了问题,农场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法庭。张文阁与摇篮乳业取得了联系,争取到摇篮总部的同意后,又亲自到厂区内指挥车辆的停放。由于乳品厂已停产,为了安全起见,协调电业局将监控接通,安排好值班人员才放心离开。每天从大坝上回来他都要抽空到乳品厂看看情况。

    在抗洪抢险的日子里,他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全身心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心中装的是农场是人民群众安危,想的是怎样使受灾群众尽快地重新开始正常的生活。“要做就做最好”是他平常的口头禅,艰苦朴素,雷厉风行是他的生活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工作宗旨。在这次抗洪抢险战斗中他多次受到了农场领导和群众的表扬,他“舍小家,保大家”的精神值得大家去学习。

责任编辑:韩瑞业    

 
 

 

关闭窗口

您是第 25802970 位访客
黑龙江省农垦中级法院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汉水路82号   邮编:150090  
Copyright©2025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黑ICP备11004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