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阳,男,1974年出生,中共党员,法律本科,现任建三江农垦法院洪河法庭助理审判员。
2013年是个特殊的年份,盛夏时节,本应是个百花盛开,万物蓬勃的季节,但建三江却连续遭遇极为异常的强降雨天气,所辖的勤得利、青龙山两个沿江农场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给建三江经济社会发展和职工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
“灾难无情,人有情”,面对灾情,建三江各级组织积极参与抗洪抢险工作,尽最大的努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洪河人民法庭虽地处洪河农场境内,离洪峰肆虐的黑龙江近百里之距,但沿江人民群众与洪水抗争的热情一直感染着每一位洪河法庭干警。洪河农场成立了抗洪抢险突击队,洪河法庭仅有四名干警,张春阳是1997年参加工作的老干警,现任助理审判员,由于法庭人员少,他平日里审判任务很重。但是面对灾情,他想到了1998年无情的洪水,灾情的发生每时每刻都在刺痛他的心,他多次主动要求参加抗洪。在洪峰最强的八月底,洪河人民法庭派他代表洪河法庭参加了这次抗洪抢险工作。
青龙山农场莲花河段是黑龙江流域的分支,但面积却不小,是周边农场和村庄百姓们在生产、生活中所信赖的水源,八月的水位却上涨了1米多,严重超出了安全水位。水坝是泥土堆积而成的,根本无法抗拒如此大的洪水冲击,然而新形成的洪峰却一个接一个的逼近。洪河法庭干警参加的抗洪抢险队伍抗洪期间正值黑龙江省最大洪峰经过该河段最关键时期。面对住宿条件简陋,晚上蚊虫叮咬无法入睡的艰苦环境,张春阳同志不喊苦不喊累。早上早早出发,踏上被洪水淹没了的上坝的道路。有段路十分难走,首先步行一段泥泞的路程,再坐上农用拖拉机的拖斗里,颠簸近一个小时的行程才到达抗洪的水坝。这样一天的抗洪工作就开始了,在洪水的冲涮下,堤坝随处会出现隐情,这样堤坝就需要加宽、加高,管涌也不断地增多。不知何时就会发现一处管涌,就需要抢险队员补救。“加固!加固!加固!”已成为抗洪现场无声的呐喊。运送土石料的交通工具就是小船,无数条小船频繁地穿梭在江水中,人工筑起的堤坝走不到一米就深不可测,队员们只有到船上往下卸土石料,稍不注意就会掉入江中,危险重重。每及此时,张春阳都会冲在最前面上船抢卸土石料。每个土石料沙袋重有近百斤,完全考验抢险队员的身体素质,面对这些张春阳渴了喝上几口水,饿了找干粮充饥,但是一直保持在最佳精神状态。在抗洪抢险工作上,张春阳同志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全身心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与其他队友们齐心协力,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使受灾损程度减到最低。
历经抗洪,是对个人的一次洗礼,但谁也不愿意灾情的发生,太无情了!仅8月27日一天,张春阳所在抗洪抢险突击队抢卸抗洪堤坝用土石料近100余船,抢修堤坝150余米。最终保证了洪峰顺利通过该河段,保障了附近包括青龙山、七星等周边农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患于未然,善始善终是对抗洪工作的基本要求。青龙山莲花河段的堤坝全部是土质的,因抗洪筑起的人工堤坝高近两米,在洪水最高位时人工筑起的堤坝与洪水水面的距离几乎用手的捺都能量过来,几千米危险的堤坝一旦决口,后果不可想像。但洪水过后,土质的堤坝却又面临一个问题,不可计数的人工筑上的沙袋和土石料有可能会把堤坝压垮,九月初以后,最危险的洪峰过去了,抗洪工作在宣告胜利的同时所有的参加抗洪的队员又投入到保护堤坝的工作当中,按专家的要求把所有的人工袋子拆除,把袋子中的沙石料平整地埔在堤坝上,工作量可想而知!
洪河法庭派出干警张春阳参加抗洪,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法院干警不但会办案,能办案,还与辖区的社情、民意永远联系在一起。只要是百姓、辖区社会所需要的,作为一名老干警他都是一如既往地冲在最前,九八洪水、四川震灾时他慷慨解囊捐款、捐物,身边发生洪灾时,他又热情地投入其中。“人在江堤在,不让洪水漫家园”的动力和决心一直激励着他的斗志,无情的洪水被战胜了,通过抗洪,也让张春阳成长了!成了抗洪勇士中光荣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