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机构设置   专题报道   司法公开   法院工作   法官园地   法院执行   诉讼指南   法治论坛   法律法规 

 

法官良知之“八禁、五树”

  发布时间:2014-10-09 12:37:24


 

   法官的良知内化于道,外彰于德,体现在法官的思想、语言和行为之中。什么样的法官才算有良知的法官,换言之,法官怎样做才能算得上有良知?对此判断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的确难以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但法官一定要有自己的道德底线,要注意做到“八个禁忌、五个树立”。

首先,要做到“八个禁忌”。

   一要禁忌主观臆断。要克服凭空想象,不妄加猜测、揣测和推测。不受个人好恶、情绪左右,不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要有坚定的意志、非凡的定力、坦荡的胸怀和安定的心境。做到任何判断和决断都经得起历史检验,确保裁判板上钉钉、铁证如山。

   二要禁忌是非不分。要克服黑白颠倒,大是大非要不糊涂,小是小非要不含糊。不要好坏不分、善恶不明、优劣不别、对错不清、真伪不辩。更不应故意歪曲事实、颠倒黑白。要明察秋毫、明断是非,要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一对明判是非的聪耳、一副明断是非的智脑、一颗明察是非的净心。

   三要禁忌粗心大意。要克服马马虎虎,注重小节和细节。实体无主次、程序无轻重、案件无大小、审判无小事。容不得半点马虎,由不得一点大意。不要麻痹大意、麻木不仁。要时时提防、处处小心、案案用心、事事在意,在丝毫间见真功,在点滴上下功夫。

   四要禁忌心浮气躁。要克服千头万绪,绕开丝丝缕缕牵绊,放下无穷无尽挂碍,平心静气待人,安分守己处事。要潜心研判、安心做事、顺气生活、和气共事。心一定要安得下来,不要随风就飘,气一定要沉得下去,不要见火就着。审案要心安理得,为民要和和蔼蔼,以真心换妄心,以正气压邪气。

    五要禁忌盛气凌人。要克服高高在上,切莫飞扬跋扈、以强凌弱。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常怀心系群众公仆情怀。换位思考多想当事人的难处,设身处地多忧当事人的苦处,痛定思痛多抚当事人的痛处,关心他人之饥渴,关怀他人之冷暖。不应因话不投机就横加指责,也不应因当事人态度不好就还人以颜色,更不应因当事人表达不满就气急败坏、无端刁难。

   六要禁忌多言多语。要克服信口开河,避免言多语失、祸从口出,杜绝编瞎话、说谎话。不要轻易表态、随便许诺,不要随意流露观点、泄露秘密,不要盲目插话、任意搭茬,不要无中生有、恶语伤人,不要口不择言、废话连篇。要多听、多虑、多思,少言、谨言、慎言,要一言切中要害,一语道破天机,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掷地有声、一言九鼎。

   七要禁忌优柔寡断。要克服犹豫不决,当断则断,该判就判。不要徘徊、踌躇拿不准主意,不要观望、等待错过时机,不要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担当。要抓住时机莫失良失,要审时度势当机立断,要大胆拍板敢于亮剑。在重大案件面前有胆识,在疑难案件面前有魄力,在复杂案件面前有智慧。

   八要禁忌不良习气。要克服恶习陋习,规范言行,注重礼仪。要端庄大方、规规矩矩、谨言慎行、满腔正气。不要有不雅的琐碎动作,不要有粗俗的口头禅,不要有阴阳怪气的表情。给人以超凡脱俗的印象,示人以替天行道的征象,留人以浩然正气的形象。

其实,法官除了有上述禁忌之外,其他禁忌还很多,要时刻警醒和反省,把“心端、意正、语和、行善”作为检验是否有法官良知的基本衡量标准,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做为是否有法官良知的镜子,让法官良知经得起人民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天地的检验……

其次,要做到“五个树立”。

   一要树立换位思考意识。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立场看待、理解、处理问题。假如把自己换作当事人,你是否对自己为民、作风、廉洁、公正、效率、能力、态度等方面均满意,看看哪方面还存在让自己不够满意的地方,剖析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要养成站在当事人角度看法官的习惯,要进入当事人角色全面审视自己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要做个透视检查,从头到脚做个全身检查,不但要检查出埋藏在体内的病灶,更要提前发现刚刚生成的毒瘤,要防患于未病,治疗于初病。运动员往往不是输在全程而是输在最后一步,法官也往往不是败在全案而是败在一个标点符号。虽然法官已经尽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但往往当事人就是对剩下的百分之一不满意,所以一定要努力好最后的百分之一,否则一切可能会归于零甚至可能成为负数。

   二要树立查明真相意识。法官不但要正确适用法律,更要追求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一个连事实真相都查不清楚的法官称不上是一个好法官,一个不重视查明事实真相的法官只能说是一个糊涂法官。未查明事实真相就稀里糊涂地强压硬调或草率下判,怎么能让事实说话。只有事实真相明了,才有说服力、信服力,只有建立在事实真相基础之上的调解当事人才能从内心深处愿意接受,只有建立在事实真相基础之上的判决当事人才会心服口服。只有事实真相摆上公堂才能让怀有侥幸心理的当事人不敢抱有非分之想,只有事实真相公之于众才能树立法官明察秋毫的光辉形象,只有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才能让天变得更青,让地变得更厚。

   三要树立怜民敬民意识。百姓之苦不能不怜,面姓之难不能不忧,百姓虽低不能不敬,百姓虽贱不能不恭。法官要承担起匡扶正义、救苦救难、替天行道的重任,要有君王保民敬民之心,要有菩萨观察世间疾苦之音、救助世上苦难之人之行。切莫有官老爷思想,不要高高在上,漠视群众疾苦。不要视群众如路人,不要不管不问百姓死活,不要把当事人的苦难视而不见,不要把当事人的诉求置若罔闻。不要把法官的使命抛到脑勺后,不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到一边,不要把天经地义不放心间。

   四要树立感化成美意识。法官要用自己的德行感动人、感召人、感化人,要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法官的成绩不在于审理多少起案件,法官的成就也不在于化解多少纠纷,法官的荣耀更不在于取得多少赞誉,法官的道德在于你教化、感化、挽救、成就了多少人。不要做法律的适用器,不要做案件的裁判机,要做引人向善的点拨器,要做成人之美的加油机。要审理一案,教化一片、感化一片、挽救一片、成就一片,优化民风、优化民俗、优化民习、优化民德。要把秉公断案、定纷止争当手段,要把促进和谐、推动文明做目标,要用法官智慧行使好手段,要用法官良知实现好目标。

   五要树立平等中立意识。天下鳏寡皆父母,天下孤独皆儿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要被金钱、美色、利益蒙蔽了双眼,不要被贫富贵贱玷污了你的心灵,要用一颗平等心对待一切当事人。法官心中只能装着一个人字,而不能装着好人与坏人、贵人与贱人、富人与穷人。法官如果心里不时刻装着天平,时刻检查天平,时刻校正天平,久而久之天平就会失衡。法官要时刻检查自己心中的天平,要天天擦拭、时时清理,不能让天平有丝毫的倾斜。天平就是天平,而不是一般的磅秤,哪怕稍微只有一点点倾斜,它就再也无法成为人们心中那神圣的天平。

  总之,坚守道德、维护法律、实现正义是人民法官的良知,杜绝一切不该做的事,做好一切该做的事,尽一片真心服务社会,也算是法官的良知。

责任编辑: 韩瑞晔    

文章出处: 宝泉岭农垦法院    

 
 

 

关闭窗口

您是第 25795443 位访客
黑龙江省农垦中级法院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汉水路82号   邮编:150090  
Copyright©2025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黑ICP备11004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