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是九三管理局的法律大集。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小商贩们一见到王莉萍,纷纷热情地和她打个招呼:“王庭长,你又来集上谱法来了?”王莉萍一边向集上行人发放宣传资料,一边微笑着与大家挥手示意。
说起王莉萍,可是咱九三管理局乃至农垦执法界的名人,无人不知。由于出色的工作,卓荣冠群:九三管理局“劳动模范”的光荣榜中有她、黑龙江垦区“十佳法官”的行列里有她,省高院“办案标兵”的名单中还有她!当助审员、审判员时,她是“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当主审法官时,她是“人民满意的好法官标兵”;当审判长时,她是“垦区优秀法官”,当法庭庭长时,她是“省高院办案标兵”…… 她虽已年近54岁,但看上去却出人意料的年轻。她干练的气质,善良的心地,正直的个性,令每一个和她接触过的人都好感不绝,钦佩有加。
多难的案件也难不倒她
王莉萍,朴素平和、真诚和善,脸上不时绽放着发自内心的微笑,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她常对同事说,我们的工作要面对许多形形色色的来自不同农场的职工群众,在审理涉及基层职工群众当事人的普通民事案件的时候,轻声细语比慷慨激昂效果好;朴实无华的俗语口语比晦涩难懂的法言法语效果好;微笑轻松的表情比严肃紧张的表情效果好;谈话时与当事人距离近一点比远一点效果好。一句好话,一杯茶水,一个笑脸,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正是由于她多年来总结出的这“四好”经验,让她遇到再难的案件都会迎刃而解。
1997年,王莉萍同志担任法庭庭长,每年由她主审的案件都在全庭审结案件的60%以上。她勇于办大案、疑难案件。在她2010年审理的九三某房地产开发公司、齐齐哈尔某拆迁公司健康权纠纷一案中,被告任某将建筑公司承包给他的建筑施工项目又转包给原告郑某,由于原告郑某与被告任某签订的施工合同内容不细,致使原告在施工中,发生了一些合同之外的费用。工程完工后,双方算账时发生纠纷,情况复杂,案件非常棘手。当法庭送达法律文书时,却发现齐齐哈尔没有此公司的办公场所,只能公告送达开庭材料。开庭审理时齐齐哈尔某拆迁公司未到庭,被告九三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又提供不出与齐齐哈尔某拆迁公司签订的承包合同。在这种无奈的特殊情况下,王莉萍十多次上门调解,多次和原被告面对面沟通,又找到原告的战友做工作,经过几番调解,最后原、被告双方终于达成和解协议:九三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赔偿原告各项损失2万元;王某某赔偿6千元;其余原告放弃。
多大的邪风也刮不倒她
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时的向审判机关袭来。有些案件未诉到法庭,说情者就纷纷登门,更何况是执行工作。有的请老同学、老乡、亲戚、朋友前来活动,有的请吃请喝或送高档消费品甚至金钱。面对各种不正之风的纷扰,王莉萍不为钱惑,不为情动,廉洁办案,执法如山。
1997年,在执行一起经济纠纷案件中,她为当事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7万多元。当事人为了表达感谢之情,送给她2000元现金,并说:“你为我们办这个案子,不曾吃过我,喝过我一分钱,这点钱算你的辛苦费吧。”王莉萍严厉地说:“办案是法官的职责,国家给我工资就是对我的报酬,钱请你拿回去吧!”还有一次,王莉萍执行的一起合伙协议纠纷案件,事后,当事人将一个信封放在了王莉萍的抽屉里,王莉萍意识到信封里装着钱,赶紧将信封退了回去。这位当事人为了表达谢意,又想宴请办案人员,被王莉萍婉言拒绝了。她说:“案子执结不了是我们的失职,案子执结了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们打嬴这场官司也不容易,心意我领了,错误,就不要让我们犯了吧!”一席话让对方既感动又感激。
王莉萍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深恶痛绝,一直以“公生明,廉生威”作为自己的左右铭。由于王莉萍依法办案,廉洁公正,所审结的案件,都经得起检验,被当事人称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女包公”,是一个大家公认的清正廉洁,一尘不染的好法官。
多大的威胁也吓不倒她
三十年的法庭工作,在执法中受到当事人的辱骂、攻击和威胁也是常有的事。执法中,王莉萍面对这些人的围攻谩骂、威逼利诱常常是笑以置之。面对别人的不理解,王莉萍常说:作为法官,既是法律的维护者,又是公正的裁判员。一些问题解决不好,不仅维护不了原、被告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反而容易引起矛盾激化,酿成刑事案件,引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王莉萍曾受理一起奶牛担保借贷案件,被告白天到她办公室撒泼耍蛮,晚上无休止地往她家打电话纠缠,还三番五次到农场、法院去诬告,说王莉萍收了原告的钱。甚至恶语咒骂攻击威胁她“如果不把牛给牵回来,就把你家给平了”。在半个多小时的围攻漫骂中,王莉萍始终一言不发。等她骂累了声音渐小时,王莉萍即发起了强大的攻势,义正严词的向她讲解了有关法律法规和暴力抗法的后果,分析拒不履行判决义务给双方当事人造成的损失和伤害,经过耐心细致地教育疏导,在法律和正义面前,围攻漫骂的这名职工也没有了最初的嚣张气焰,最终承认了错误,按判决履行了义务。
有一次,王莉萍的同学去单位找她,正赶上一个案件的四、五个当事人在法庭当着众多人的面谩骂王莉萍。事后她的同学对她说:“你们这活真不好干,看着挺好的,遇到不讲理的得气死,干你们这个工作得少活十年”。王莉萍却说:你知道有一种花叫冰凌花吗?它盛开在咱们北大荒的亘古荒原上,它们深情地爱着这片养育它们的沃土,从来没有畏惧过北方的高寒气候和暴风雨,依然顽强地吐露芬芳!我总觉得,作为一名法官,就应该像在寒冷中怒放的冰凌花一样,坚守好岗位,在严寒面前不卑不亢。面对这些法律意识淡薄、素质低下的人当事人,作为一名法官,除了要有一颗公平公正的爱民之心,更要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对他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我相信最终会争取到案件的妥善解决,达到化解纠纷、维护社会的和谐的目的。
多大的压力也压不倒她
作为女人,她的角度是双重的。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既要伺候好公婆,又要照顾好孩子。在这一点上,她深感愧疚。家里的一切,大半有丈夫包揽,孩子的作业本上很少有她的签名。公婆体弱多病,每次住院,其他妯娌都陪伴在病床前,唯独她出发在外,不能伺候左右。父母有病,她更是一天也不能陪伴,只有请其他姐妹代劳。
同事们说她是个工作狂。
每当任务在身,不管严寒酷暑,不顾家庭事急,早出晚归,两头不见太阳是常有的事,有时甚至十天半月的出发在外。同事们忘不了,2012年国庆节放假期间,她为了法庭改建立案信访大厅,从早六点到晚六点一直在单位看护着,一天都未休息。同事们忘不了,为了尽快完成1977年至2013年4千多册的法庭档案卷宗扫描工作,为了不影响省高院对九三法院档案的验收工作,王莉萍便天天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到单位扫描卷宗,终于使这项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为法院顺利通过省高院验收做出了努力。同事们更忘不了,自2013年5月份,按照上级法院的要求,南部法庭合并到九三法院办公后,王莉萍任第一中心法庭庭长,管辖尖山农场、荣军农场、红五月农场、九三局直的案件,工作量比农场法庭更多了,半年多的时间里,便受案83件,王莉萍自己就办理了43件,占全庭干警办案的50%多。
孩子说她是一个冷妈妈。
王莉萍的儿子在苏州工作,孙子现在已经两岁了,2013年6月份,三年都没有回过家的儿子到哈尔滨出差顺便把孙子带回来,想让父母看看他们可爱的孙子。而恰在此时,由她审理的原告刘某、赵某与皮某建筑施工合同纠纷一案,建筑施工账目从1999年至今十多年的一直没有结算清,光卷宗就达6百多页,而且账目非常混乱。在她的努力下,现在案件的当事人态度略有缓和,如不趁热打铁,将会延误时机甚至造成案件难以执结。为了啃下这根硬骨头,王莉萍在儿子回来的半个月里只请假在家陪了一天。儿子不理解埋她:“干嘛呀,都这么大年龄了,还这么认真,累坏了身体咋办啊?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我们着想啊!从小我就不知道什么是母爱,有病了,都是爸爸陪着我。现在你孙子都两岁了,你连抱都没有时间抱一下,也不知道你一天天忙个啥劲头!”听着儿子的话,王莉萍不由得一阵酸楚,还是第一次听儿子抱怨,这些话深深地刺痛了她那颗早已愧疚的内心,那一刻,望着乖巧的小孙子,却没有时间好好地抱一抱,她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
王莉萍又何尝不想给自己的儿子伟大的母爱,她又何尝不想享受这天伦之乐?可是责任告诉她不能!这一次,她又像往常一样,偷偷地逝去泪水,到单位准备开庭。由于王莉萍连续几天白天深入到原被告的建筑施工现场,调查了解情况,找原被告协商,晚上回家后看卷宗材料,她的颈椎病和肩周炎犯了,每天都得爱人把她扶起来帮她穿上衣服。开庭时,脖子疼得都转不了,笔都拿不了无法写字,换法袍时还是单位的同事帮她穿上。合议庭的其他成员提出让她先看病按摩缓解一下疼痛后再开庭审理,她不同意,坚持开庭,及时妥善地审完了这起案件。
这就是王莉萍,一名侠骨柔情地女法官,像雪地里绽放的梅花,像高翔于蓝天的鹰,像一台公正无私地天平,更像一把悬于明堂的剑,在审判台的铁砧上将自己锻打出锐利的锋芒,用一名女性柔弱而温热的胸膛抵挡着执法途中风雨的侵蚀,像那些生长在北方的冰凌花一样,抵挡严寒的袭击,以庄严宣判的姿态,在早春灿然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