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法律是严肃的,甚至有点儿冷酷。明确的法律条文,严谨的法律程序,铁一样的法律事实,全都是一板一眼,容不得丝毫的马虎。然而,法律也是温暖的,审判人员用真心、动真情,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把话说到咱老百姓心坎里,用他们听的懂的语言来诠释法律。
2015年10月12日,一对年轻的夫妻来北安农垦法院赵光人民法庭提起诉讼,要求判决离婚。原被告双方对财产分割均已达成协议,唯一的争议就是双方都要求抚养婚生子,甚至都不需要对方承担抚养孩子的费用。审判员细致观察双方当事人的表情,倾听他们各自的陈述,发现两个人对孩子、对家庭、对彼此还是存有感情,只因为丈夫长期在外打工,妻子一个人支撑家庭,两个人的沟通越来越少,彼此间出现猜疑和裂痕。审判员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告诉他们离婚会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造成哪些影响,同时悉心劝慰让双方换位思考彼此独自生活的艰辛和无助,最后让两人在法庭面对面交流,将彼此长期的误会解开。夫妻二人终于露出笑容,一起去接孩子放学回家。
看着二人离开的背影,审判员为挽回一个家庭感到欣慰。用真情来传递法律的温暖,用心把那生硬、枯燥的法律的条文融入到每一起纠纷中,把它演化成人间的真情与温暖。这种真情和温暖,将会使得人民群众对法律的理解和信任触手可及,使得法官的良好形象巍然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