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个词对我来讲好像从生活中抹去了好长时间。记得小时候书籍的来源并不丰富,找到一本书不管是否读得懂都先看上一遍。《十万个为什么》、《童话大王》系列、文言版《聊斋》、《基督山伯爵》、《鲁滨孙漂流记》等等等等。在读的过程中拼命把自己带入到书中的意境之中,随着主人公的欢乐而开心,随着情节的悲伤而落泪。而后在父母的身边貌似成熟的谈论着书中的情节,看着父母忍笑的表情,满脸的懵懂。
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阅读离我渐行渐远,手边只有教材、辅导书,工作后再翻起的也只是专业书、工具书,那颗阅读的心被事业、家庭所挤占。直到2016年初到某地旅游,带着孩子进入一家书店,迅速被其中的氛围所感染。与我记忆中的书店不同,排排的书架边放置着仅供两人坐下的小方桌,素雅的桌布没有一丝褶皱,流苏轻垂,无风自动,桌面上仅有一只插着一簇兰花的白色小瓷瓶,确并不显着突兀,淡黄色的灯光从上洒下,静静的,等待着。一些桌边坐着人,轻轻的翻着在书架上找到的书,手边或一杯咖啡,或一盏清茶缓缓的飘着热气。一种久违的、慵懒的感觉爬满全身,回头望去,儿子早已拿着一本书坐在地上背靠书架看了起来。
我走到一组书架前,一本书封面上的文字吸引了我,“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岛上书店》。那种很久没有体验过的,文字直击心灵的力量,用重拳的方式锤击着我的胸膛,一个声音在告诉我这本书不容错过。将它买了下来,并没有急着去看,因为我知道,一本好书是要静下心来细品的。旅游回家,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沸水泡了一杯清茶,慢慢的以一种带着仪式感的虔诚翻开了书细细的咀嚼起来。书的内容并不波澜壮阔,也没有华丽的词藻,普普通通的文字,平平淡淡的叙事,就像一个絮絮叨叨的人在你耳边轻声的讲着他的经历,但通篇文章都让你感觉到一个字——爱,在爱的保护中几个角色走出了小岛的孤立、冬天的封闭、心灵的无助,用爱支撑过了各自最艰难的一段时光,用阅读填满了生命中的空虚。人生总是莫测,以为拥有,也许正在失去,而放弃的时候,可能又在重新获得。不管是在现实的路还是人生旅程的路,不要让任何桎梏把自己限制,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的世界,或许在压抑的日子里,你会寻到一份别样的心情。
现今的我常常会捧一卷书,嗅着墨香,一盏清茶摆在桌边,并不是咖啡不好,但相对于茶,中国人更有一种近乎于道的痴迷吧。鼻中的清香、口中的微苦、眼中的故事、脑中的恬淡,这大概就是阅读的收获。引用莫言的一名话——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以此致敬“没有用处”的文学,致敬那些在阅读中获得平静的心灵,致敬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的“最艰难的那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