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兴隆农垦法院 陈琳
今天我讲的故事不催人泪下,但故事的主人翁会让你心生赞叹;这个故事也不惊心动魄,但会给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且先请诸位静下心随我获取片刻“耳、脑、心”的欢愉:
“两岸黄花香绿野,一湖碧水映红颜”、“徐风卷雾藏幽梦,细雨浇春绿秀川”、“香稻纵情霜欲晚,金风伴我沐残阳”、“赤面流光泊玉树,雪眉含笑咏琼花”、“眉凝一季梨花雪,胸荡三春杨柳风”。这些优美的诗句就是出自故事主人翁:红兴隆农垦法院四级高级法官,年近花甲的老庭长杨再利的笔下。
繁重的审判工作任务,员额法官的职业操守,使他忘我地工作,在完成审判工作任务的同时,撰写了大量的理论文章。论文《依法治省与法院改革》荣获黑龙江省依法治省论文大赛一等奖,《能动司法为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提供优质服务的调查报告》荣获省法院重点调研课题一等奖,《酒驾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链接的法律思考》刊登于《法制参考》内参杂志。为此,他两次荣获个人三等功,并且荣获全省优秀法律工作者和省法院优秀调研员称号。
培根曾说过读书使人充实,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曾任中学和中专教师的他,有着良好自学习惯。说不清他翻阅过多少书籍,也说不清他能记住多少首流传千古的佳作佳句。但从他的诗词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重阳天际舒云淡,峻岭枫花现。雁乡佛晓柳含烟,塔影湖光易水雀鹰欢。凌侵沃野尊容讧,直面松风动。置身寒地望苍穹,踏览秋山处处遇残红。”(《虞美人.重阳望秋》)“燕雀临枝戏杏花,浥云舒卷吐芳华。绵绵细雨行千里,浩浩东风进万家。一壶酒,两杯茶,清汤沸水煮龙虾。笑谈杨柳争春晚,醉看柔阳那片霞。”(《鹧鸪天.杏林春雨》)
美诉诸人的情感或喜爱、或激动、或崇敬,使人在精神上获得一种极大的愉悦和满足。美的事物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就在于他体现了人的情感生活。杨法官是第二代北大荒人,生于此,长于此,工作亦在这里,是北大荒的建设者,也是北大荒司法事业的践行者和亲历者。出于对家乡的无限眷恋,无比热爱,他将情感记录在优美的诗词中,“芳郊闻淑气,新草绿茵茵。湿地迎归雁,松江思慧君。杏花经雨艳,燕翅掠禾欣。甚慰春风暖,农都系彩云。”(《五律.杏花春雨》)“湖畔春风缕缕柔,农都乍暖柳丝羞。问愁哪夜抽新绿,不日飞花翠满眸。” “绚丽农都衬晚霞,湖堤烟柳笼轻纱。青丝已绿春姑醒,燕翅何时剪浪花?”(《七绝. 农都春晓》)……这首首描述北大荒的小诗,就出自“富学法官”杨再利的倾心锤酿。
岁月悠悠,改革开放使我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当年平房矮楼、地广人稀,变为今天“五位一体”布局、“三地文化”加持的现代化管理局,法院从组建初期50平方米的小法院,变为今天年均结案数达到3000件的保障管理局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后盾,杨法官从当年的小伙变成“大爷”,别人的称谓也从“小杨、杨老师”变成“老杨、杨庭长”,唯一不变的,是他对家乡、对文化的热爱。“村外青山衬晚霞,清溪两岸柳飞花。翩翩雨燕栖何处,依旧衔春到我家。”(《七绝.雨燕衔春》)“掬捧柔光度野桥,祈来细雨洒芳郊。三春风绿寒疆草,一夜梨园白雪飘。”(《七绝.春度梨园坡》)“滟滟湖波泛紫烟,长虹几许卧青山。经年累蓄桃花水,细沃溪边万顷田。”(《七绝.清河水库》)……这首首小诗,彰显了诗人浪漫主义情怀。
因为热爱,他成为子曰诗社会员,省诗词协会会员,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红兴隆作家协会副主席。他借文章抒情、借诗词写怀,并小有成就:
他的诗歌《故乡的白桦林》获全国诗文大赛金奖、《北大荒、美丽的地方》获第五届中国世纪大采风铜奖、《雾凇》获全国法官原创诗文优秀奖、《扁石河在诉说》获“第二届大美龙江”征文大赛三等奖、散文《倾听》获省作协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我眼中的三十年”主题征文优秀奖,《故乡的白桦林》《谢绝上海滩抛来的橄榄枝》分别被编入农场志和医院志中,这些情感视角下的家乡影像,这些饱含深爱的歌颂家乡的美文,让更多人认识了美丽富饶的北大荒、贴近了蓬勃、兴盛、魅力的红兴隆。
他天赋异禀么?不,我说了,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是,我们的爱好或许是逛街、购物、美食、朋友圈,甚至打麻将,他却把所有的业余精力都投入到了他热爱的摄影、文学。近三年来,他平均每年在国家、省市公开纸媒如《诗刊》《诗词百家》《黑龙江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100篇(首),是高产作家。
这些香甜的果实是他青年向学栽下的种子,是他睡前一品佳作汲取的养分,是他饭后遛弯时捕获的阳光,是他与友切磋互赏时切中肯綮的精要,也或是他埋首累牍的案卷后舒口气撷取的乍现的灵感……无论如何,这名年届花甲的老法官不惟在本职审判工作上,更在文学的道路上朝圣般前行,为自己铺设了“待风来、繁花开”的心灵盛宴,更为宣传我局乡土风情、自然美景、人文建设做出了不尽努力,这让个人的生命厚度陡增,肩负的社会责任让个体的精神世界泛出了更绚丽的色彩。
他说,学习、欣赏美诗美文,努力创作文学作品,在文字中汲取营养,在诗歌中寻求美的事物,追逐前人的足记,从而引发人们对审美的追求,进而充实生活,陶冶情操、愉悦情怀、净化心灵。
不难想见,退休后的他,直至耄耋,仍会继续培育文化之花,润养精神风华,丰富其内心世界。
这故事,绝不为对个人的宣扬,只是与君共勉:学无止境,让我们做一个精神世界富足的人,传承文化,也勇敢的以主人翁自居,展示我们所赖以生存、抚育我们以丰厚果实的脚下的这片充满生机、魅力的土地。
下面就用故事主人翁的新诗《雁乡》作为故事的结束语:
《雁 乡》
雁乡 亘古洪荒
沧桑之后
河道 改变了原有恍惚的模样
水草丰盈 唯美风光
鸿雁 衔来绚丽的晚霞
在湛蓝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雁乡 苍茫凄凉
人迹初上
荒原 改变了原有忧伤的模样
沧海桑田 大美三江
野花 伴着灿烂的笑容
在暖融融的春天里迎风绽放
雁乡 铁骥游疆
寒稻改良
农业 改变了原有耕种的模样
现代化农业 蒸蒸日上
炊烟 夹着温馨的稻香
在楚楚动人的白桦林边袅袅轻扬
雁乡 歌声嘹亮
华灯初上
夜幕 改变了原有单调的模样
回眸思乡 昂首眺望
梦想 牵出隐约的繁星
在璀璨的夜空中发热 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