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诚信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政府作为社会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维护者,又是公共道德的示范者。政府的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和关键,关系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建设政府诚信的必要性
塑造社会道德首先要塑造政德,社会诚信的建设,政府应该先行示范,要先从政府自身诚信建设做起,用党和政府的自律与诚信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建议规范公权力使用,依法行政。必须从政府自身改革和制约公共权力开始,把政务诚信、依法行政作为下一阶段政府自身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行政职权必须由法律予以规定或授予,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时,不但要有法律依据,而且要遵循法定程序。
必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立政府与公众对政府有关信息的互动回应机制,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透明“电子政府”,加强与民众互动,政府的一切公务活动都在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框架内进行,都在透明的阳光下受到监督。
二、加快建立政府诚信建设
政府诚信,是推动政府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政府讲求诚信是政府的为政之道,也是一种责任的表现。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途径来加快建立政府诚信:
(一)完善相关立法执法制度
一是健全诚信法律保障机制。推进政府诚信制度是建立诚信政府的关键,“完善诚信监督机制,在可操作化的程序上来监督政府诚信建设,对政府行为和公务员行为进行法制化监督。”因此,政府可以制定《社会信用信息法》、《信用中介机构法》、《公平信用报告法》等法律,以推动政府诚信建设。二是严格执行诚信制度或相关法规。政府主要是以国家的名义执行法律来为百姓谋取福利,这是保障政府诚信于民的最好办法,不仅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效率,而且能制止政府权力膨胀,公共权力萎缩等不良现象。
(二)切实树立提升服务理念
政府以服务整个社会的姿态出现,忠诚地服务于社会公众的要求,才会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建立起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服务首先是行政管理体系的价值,其次是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价值。以服务作为一种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即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服务应该成为行政人员不懈追求的境界。
(三)扎实开展机关作风整顿
政府机关工作作风与政府诚信建设密不可分。过去我们经常看到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工作人员要事先踩点,当地政府要提前排练,规定什么东西能看、什么东西不能看,什么话能讲、什么话不能讲,领导和与会人员交流基本都念稿子。在这种情况下,上级难以了解基层实情,群众也无法反映实际问题。值得庆幸的是,党中央深刻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危害性,及时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率先垂范,犹如一缕春风,唤起了民众的希望和信心。作风建设重在落实、重在持之以恒,必须有配套措施、有硬性约束、有监督执行、有违规惩戒,特别是要对违规行为“零容忍”。唯有如此,才能更加牢固持久地树立党和政府的威信。
(四)切实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是建设诚信政府的基础。如果决策本身不科学、不合理,就难免朝令夕改,无法执行。要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重大行政事项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措施的要求和规定的权限、程序进行决策;逐级建立政府信用考评和公示机制;加大问责力度,建立终身追责制度;健全政府诚信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充分运用好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公民监督等监督力量。
(五)加强及时高效沟通联系
沟通是人类社会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和行为,它是人们消除误解、增强信任的最好手段之一。沟通分为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沟通的目标在于通过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沟通,达到彼此相通与合作,使政府各部门、各层次同步和谐,使政府与环境、公众相互适应。沟通的作用在于及时了解社会公众意见,改善政府形象、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获得公众的理解、合作、信任和支持。
(六)正面对待群众意见建议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情况错综复杂,给政府决策带来很大困难。有些事情即使尽心竭力去做,也难免会出差错。只要政府一心为公,即使出现失误,群众也能理解。群众最反感的是自以为是、有错不改、一意孤行。如果我们勇于承认失误、及时纠正失误,群众就会理解我们、支持我们、帮助我们,就会觉得我们可爱可亲。所以,如果工作中出现失误,就应该坦坦荡荡地承认、改正,以实际行动表明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无私利、不虚荣、讲诚信的。
(七)积极倡导诚信施政文化
公务员队伍是诚信政府建设的主体。现在一些公务员只求官位,不讲官德,不诚信不守诺;一些官员台上大讲理想信念,台下却贪污腐败,既哄骗组织,又哄骗人民,何来施政诚信?因此,除了加强反腐败力度,还应当在公务员队伍中大力倡导诚信文化建设。公务员讲诚信,人民就会信任政府,执政党的威望就会同步提升。
(八)建立完善诚信监督机制
各级纪委监察部门加强对政府诚信行使监督职责,一方面,加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政府体系内的检查系统和审计系统的监督。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健全监督机制,增强监督能力。新闻媒体是形成社会民众舆论的基本阵地,人民通过新闻媒体了解政府各级官员的诚信状况,褒奖诚实守信之人,谴责背信弃义之徒,营造一种有利于诚信成长的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只有监理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才能引导政府正确行为,减少政府的决策失误,防止由于政府滥用公共权力而导致失信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从而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把诚信纳入各级政府与公务员的政绩考评范围,建立失信惩戒体系、政府职能部门和公务人员失信举报平台,及时向公众通报失信案件,使失信者无所遁形并付出应有的代价。
总之,政府诚信建设是社会诚信建设的基石,政府诚信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示范和表率作用,是社会诚信的典范。建设诚信政府已成为我们势在必行的工作,在政府诚信建设中,应把诚信的思想观念教育放在首位,通过一系列政府的自身改革加强政府的诚信意识,取得社会公众的认可与互动,最终以制度法规的形式落实成为整个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