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机构设置   专题报道   司法公开   法院工作   法官园地   法院执行   诉讼指南   法治论坛   法律法规 

 

读书月|《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7-09-11 17:04:01


    三天晚上,十多个小时,读完了一本书,这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不过,故事情节真的很吸引人。由介绍一个家里最普通的佣人开始,到最后血浓于水的亲情。从最初的背叛,到最后的救赎。

    哈桑:一个擅长追风筝的人,一个兔唇的人,一个被别人都看不起的哈扎拉人。“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就是那个在别人眼里渺小得像尘埃的一个男孩的忠贞。哈桑善良、重情重义,他毫无保留地为阿米尔付出,这种从血液里自然流露出来的对亲人无私的爱,让我们感动、震撼。

    阿米尔:一个小少爷,多疑、嫉妒、胆小、怯懦、果敢,一个复杂的共同体。由最初的对阿桑的伤害到最后冒死救阿桑的儿子,从最初的年少无知到最后心灵的顿悟,与哈桑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阿米尔的父亲:一个表面上铁骨铮铮的硬汉。在阿富汗时,生意上,他千辛万苦的投入获得了富裕的生活,在公益事业上的呕心沥血,让他成为了众人景仰的人物。在逃往美国的途中,他冒死反对俄国士兵侮辱同行的一位阿富汗妇女;在美国生活,他拒绝救济金,靠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养家糊口。但是当真相暴露在人们的面前时,却不得不为人的虚伪感到震惊。因为就是这样一个在外人看来很高大的形象,却是一辈子活在自己编织的自责的网中、背负谎言而生活的人,他和仆人的老婆上床,生下了阿桑。他为了自己的名声,不能也不敢和阿桑相认。

    也许正因为父亲的强势,成为阿米尔一直的依靠,使得他性格柔弱。而阿桑由于特殊的身份,直到生命结束依然地位卑微。虽然他们的父亲是一个人,但是由于无法说出口的现实,两个人的命运却有着天上人间的区别。也许与现代的社会形成了一个呼应。现在不也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吗?有的孩子生来就是含着金钥匙来的,活在父母光环里,父母把温室营造得太舒适,也许最终是对孩子一种伤害。

    书名《追风筝的人》起的寓意深刻,风筝--看似自由、飘逸、美好,飞起来的时候遥不可及。但这一切都要借助于风,而且总有一根线牵在人的手中;如果没有了风,没有了这根线,也许风筝就失去了一切。阿米尔,阿桑,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是一个风筝呢?风筝又好象我们的愿望,理想,信念,爱情,事业,友情。高高在上,让我们不停地为着她去奔跑、追逐。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想要追求的风筝,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在追逐的过程中体会着酸甜苦辣!

责任编辑:侯洵    

文章出处:齐齐哈尔农垦法院    

 
 

 

关闭窗口

您是第 25792331 位访客
黑龙江省农垦中级法院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汉水路82号   邮编:150090  
Copyright©2025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黑ICP备11004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