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这个我们认为习以为常的概念,在生活中已经相当熟悉。当我们静下心来沉思时间的时候,往往能引发无尽的思考!
最近,我在读爱尔兰著名作家凯特·汤普森写的《寻找时间的人》。这本书一出版,立刻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小说以童话般简单可爱的语调,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个关于时间的哲理故事。主人公吉吉·利迪是一个聪明、乖巧、懂事的孩子,当他问妈妈想要什么样的生日礼物时,妈妈回答说:“我只需要多一点自己的时间”。这句话被小主人公牢牢记在心里,于是,15岁的吉吉决定帮助妈妈实现她的生日愿望。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一个秘密,一个可以通往永恒的密室,穿过那里,时间就是无穷无尽的,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在那里,时间不会流逝,人们永远不必为时间不够用而烦恼。不必烦心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必哀叹生命无常、白驹过隙。
当我读完这本书,心中早已有了答案。此时夜深人静,我已进入书的世界,窗外,雨点轻轻敲打玻璃,微风卷着泥土的清香阵阵飘来,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在这一刻,我似乎感觉时间真的可以永恒停止,听自己喜欢的音乐, 看自己喜欢的书,就让我尽情的享受这种美妙的感觉吧。然而小虫子的叮咬让我瞬间回到了真实的世界。时间就像潺潺流动的小溪一样滋润了万物却永不复返。无论是高兴的时刻,还是伤心的瞬间,无论是平静的情绪,还是激动的心跳,时间都在悄无声息的溜走。尤其在这个忙碌的现代社会,每个人从早到晚都在为自己或大或小的目标忙碌着,大多数时候的我们都是匆忙的。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不禁诘问自己:“该如何把握有限的时间,让生活更加美好、生命更有意义、工作更有价值呢?”
在央视节目《朗读者》中,一位96岁老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就给了我明确的答案,一位如此高龄的老人终其一生都将自己奉献给了翻译事业,现在他仍然每天工作至很晚,甚至是凌晨2、3点。其实,没有所谓的“时间太多”或“时间不够”,一天24小时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所谓时间极少,只是表示在这段时间里要做的事情太多。因此,要想保质保量保时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就必须善于合理安排时间。工作是很多的,时间却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合理有效的安排好有限的时间,计划再好,目标再高,能力再强,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培根曾经说过:“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在我们总感觉时间流逝太快的时候,请停下来想一想,自己到底干了些什么,又收获了些什么?时间安排的是否合理呢?
面对这些关于时间和如何安排时间的疑问,我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把它紧紧的抓在手里。比如,做好时间日志,记录每天花了多少时间做哪些事情,上班时花在这样,就可以清晰的发现浪费了哪些时间,我认为,这和理财是一个道理的,只有像理财一样“理”好时间,才能找到浪费的根源,进而改变这种坏的方式。再比如,我们可以把自己每一天或者每段时间要做的事情列个清单,这样能让自己随时都明确自己手头上的任务,而当自己看到长长的任务列表时,也会产生紧迫感。我们可以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分为四类:重要且紧急,这是危机任务,要马上完成;重要但不紧急,这是新的尝试机会和挑战,要认真对待;紧急但不重要,这是日常事务,通常可以利用休息的时间处理;既不紧急又不重要,可以作为休闲娱乐时候的消遣。
一本书阐述一个道理,书中的世界是完美的,但现实中不会有永恒的时间之门,我们可以将时间的价值扩展到最大,从现在开始,做个有时间意识的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有限的时间里又收获了什么。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而不是时间的奴隶。
最后我将书中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一天很短,短的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每个人都忙着赶路,或忙着寻找什么,或忙着赶上别人,其实,更多时候,他们只是在忙着追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