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九三农垦法院位于东经124°25′至126°23′,北纬48°37′至50°04′,属艰苦偏远地区基层法院,2013年在农垦九三管理局支持下,法院迁入新办公大楼,在一层和二层建立了科技法庭,现科技法庭参与庭审3000余件,庭审直播200余件。九三农垦法院现属农垦总局西部局智慧法院之一。
2013年审执案件569件,2014年审执案件758件,2015年审执案件811件,2016年审执案件1066件,2014年审执案件1174件,在案件井喷的同时,九三农垦法院审判质量一直名列农垦中院前茅,去年因结案率在90%以上及智慧法院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被农垦中院评为农垦法院系统先进法院,以下是信息图表:
年 度 案件数 同比
2013年 569 16.36% ↑
2014年 758 33.22% ↑
2015年 811 6.99% ↑
2016年 1066 31.44% ↑
2017年 1174 10.13% ↑
农垦九三管理局2013年投入100余万元打造西部局“互联网+智慧法院”,助推审判工作创新发展:
网上立案,当事人不出家门先预电话咨询,然后讲解员讲清步骤,让当事人直接在网上取得立案号,等待排期开庭;
跨区域异地立案,当事人可委托本地律师司法团队跨区域立案,本院也可为当事人在农垦八个基层院随意异地立案;
电子卷宗随案生成,随着法院工作人员网络操作娴熟,当案件从立案起到送达、排期、开庭最终处理结果所有程序及内容在数字化法院均可查到,案结事了之后电子卷宗直接生成,随后报送档案员方便各级法院审判人员查阅;
建立网上诉讼服务平台,12368诉讼无忧平台已于2016年7月1日试运行,每天立案庭派出一名值班人员进行立案、诉讼等专业方面的解答,受到社会良好效果;
引入文书编写系统,数字化法院系统内有文书纠错系统、文书自动编写系统,大大方便了审判人员撰写文书;
通过协同办公平台、内网COCALL,进行信息发布和电子文件信息传递,逐步减少了纸质文件的印刷量和发放量,网上办公成为主要工作方式,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信息快递;
利用视频网络参加上级法院召开的工作会议和教育培训等,合理节省时间,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庭审活动同步直播,九三农垦法院经与中院沟通划拨两台庭审直播机,于2016年9月1日开始进行庭审同步直播,方便广大网民对庭审进行评价,规范了审判人员庭审秩序。
2017年7月6日,法院第一审判庭一场庭审直播正在进行,院长王爱军说,第一审判庭是该院的“科技法庭”之一,具备一键开闭庭、视频自动跟踪等功能,庭审主机还能对庭审活动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实现上网直播、点播庭审活动。这是本院智慧法院的体现,能与广大网民互动,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庭审活动中来,能保障人民感受到每一起案件的公平正义。庭审直播我们一定要进行下去,而且要不断完善庭审秩序规范,打造成农垦西部局科技法院的名片,有力推动审判工作创新发展。
文王语,“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在农垦改革大环境下,司法体制改革也在有序进行,法院需要改革,改革需要创新,创新才能发展,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保障。为推动网上办案,九三农垦法院还全面推行电子卷宗。各业务庭室均配备高速扫描仪终端,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并利用云数据、智能文书纠错系统,建立完备的诉讼录入体系。目前,已产生电子卷宗数据1066件。同时,对库存约700万页的卷宗进行同步扫描,并利用大连大工软件上传到云数据,与各级法院共享。九三农垦法院率先配备诉讼服务自助终端一体机,含诉讼引导、预约立案、查询案件进度等,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九三农垦农垦法院信息化建设应用到案件执行中,2017年以来,本院通过微信、微博等官方平台,公布失信被执行人150余人,让“失信被执行人”无处遁形。
九三农垦法院信息化建设通过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法院内网、法院外网互融,宣传工作也利用五大平台进行推广,于2016年以来成立法院信息化领导小组,一把手任组长,各庭室负责人任组员,实际操作人员为全院干警,一件案件从立案开始,立案庭人员预约立案、录入案号,随机分配给员额法官,员额法官收到案件后视案件难易程度,由法官或由审判长签批,由书记员录入送达信息,并进行开庭排期。利用科技法庭,上传庭审直播,在九三农垦法院网能同步同时点击播放庭审视频,最后员额法官在网上直接发布审判文书,电子卷宗生成后,由审监庭随机抽取检查案件,所有工作均在网上完成,杜绝了浪费,提高了案件质量,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真正的感到公平正义。
2017年9月20日,一名当事人因认为法院拖延开庭时间而到法院反应情况,该情况网络管理员反映到张爽处后,张爽仅用三分钟就查到了该案的具体开庭时间及办案人员,张爽与该名办案人员一起解答,收到了当事人的好评,如果此件事放在十年前,有可能办理的不会这么快速、方便。
现在法院虽然智能化了、系统化了、统一化了、归属化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首先是云数据的安全问题,上传到云数据的有关卷宗保密期限都是3-5年,甚至是永久保存的卷宗,有些东西属于机密,但是云存储如果被黑客入侵,将会泄密;其次是法院工作人员录入系统的节点不一,例如立案诉讼费票据必须得按财务系统走,财务系统每次检查时重复工作,没有一个统一的循环录入系统,这与上级法院培训少是有关系的,只靠基层法院自己摸索与探索是远远不够的;再次,基层法院人员少,新老交替严重,懂得网络技术的人员少,能录入信息的人员更少,这是基层法院的通病。总之,司法改革先行是智慧法院,但是有很多配套的人事制度等跟不上去,人员配备单一,系统管理员均是兼职,无法与智慧法院接轨,希望引起上级法院的足够重视。
法院是公平正义的象征,司法体制改革中的法院更是创新应用的先行者,我们不能用原来的眼光看问题、做事情、办案子,我们要研究一套适应中国国情,以大数据跨部门的整合应用,走出一条增强群众获得感的智慧法院的成功之路,我们要善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让他们为我们服务,走在司法改革的前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司法改革大潮中惊涛拍岸,不动如钟,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