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地图,在鸡西、密山、鸡东两市一县境内有这样一个农场,她北倚完达山,东傍兴凯湖,南与俄罗斯接壤,坐落在穆棱河、兴凯湖冲积平原上,这里生机勃勃,温馨祥和,走在农场的街道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平安稳定的治安环境和人们安居乐业、幸福愉悦的笑脸,这就是八五一○农场。在这个农场,有这样一个人民法庭,那就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农垦法院八五一〇人民法庭。农场的和谐稳定与法治化发展离不开这个基层人民法庭的公正司法、以案说法、办事讲法。
一、公正司法,树立法律威严
八五一〇人民法庭全体干警深深懂得公正司法可以直接促进人民群众对法律权威产生内心拥护和捍卫人民对法治的真诚信仰,在工作中始终坚守着司法公正这一理念。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工作中,全体干警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针对一些老弱病残不能到庭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干警们主动上门提供法律服务,上门办理起诉、应诉手续,到当事人家开庭;针对一些当事人因工作繁忙而脱不开身参加诉讼的当事人,与当事人协商星期天开庭或晚饭后开庭。有一次,干警们开完庭,给当事人送达完调解书已近午夜十二点。为了方便当事人乘车返回,中午加班审理已成常事。八五一〇人民法庭就是这样立足于农场的发展需要,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把维护辖区社会稳定,作为重要任务,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担当,积极创建和谐的司法氛围。不论案件大小、难易,都以对当事人高度负责的精神,认认真真地审理好每一起案件,积极稳妥地处理各类纠纷,使每一个案件的审判都经得起法律的衡量、经得起社会评价、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多年来,八五一〇人民法庭审理的各类民商事案件,全部做到了程序合法、认定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准确、实体裁判公正,调解无反悔,无申诉,无上访,当事人满意,社会效果好,从而树立了人民法庭的威信,树立了法律的威严。
二、以案说法,培养法治观念
八五一〇人民法庭十分重视法治化体系建设。为了推进农场法治文化建设,不断加大法治文化传播力度,以巡回法庭、公开解答法律咨询的方式,定期走访辖区基层管理区和重点企业,通过案件讲法,以法公开答疑,促进了人民群众对法律规范的理解和对行为规范的约束。另外,八五一〇人民法庭建设了法治公园和法治长廊,通过设立固定法治标识等形式让广大居民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法治的熏陶。在学校图书馆增设法制类图书,布置法律小天地黑板报、创办法制小报,举办模拟法庭,进行法制演讲等,促进法制教育从学生抓起,将法制文艺节目融入各种文艺演出中,通过文艺演出教育职工群众争做学法、知法、守法公民,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积极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将案件以微电影展播形式开展法治宣传,积极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三、办事讲法,树立法治理念
近年来,八五一〇人民法庭用特有的政治敏感性和能动司法理念赢得了农场党委和当地百姓的信任与支持,百姓把法庭当成了自己的家,大事小情总要到法庭与我们唠唠,农场领导也把法庭当成了自己的法律帮手,遇到问题首先想到向法庭咨询,并且把法律知识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和机关干部理论学习之中,每月举办一次法治讲座、每半年组织一期法律知识培训班,采取理论辅导、观看录像、剖析典型案件等方法学习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学法用法蔚然成风。近年来,农场每次研究重大问题前,都要邀请法庭干警从法律层面分析决策的合法性和解决问题的法律依据,从而让全场干部养成了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行为自觉性。在八五一〇人民法庭积极的参与下,农场依法开展各项实际工作,不仅破解了许多难题,还浓厚了遵纪守法氛围。目前,农场涌现出了一批学法用法骨干,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八五一〇人民法庭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以建设“和谐农场,平安农场”为目标,创新社会管理方式。运用法律工具保障农场改革、发展与稳定,在干部、职工、群众中养成依法办事、依规办事的习惯。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及时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农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通过法治体系建设,保稳定、促发展,谱写了一曲平安、和谐、奋进的新乐章,以幸福平安法治的社会环境,保障了辖区农场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