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我与同事驱车来到了建三江农垦法院前进人民法庭。在这里,我被一张照片深深的感动了。这是一张在农户王兰英家中的相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到,王兰英家里的大相框中镶满了前进人民法庭庭长佟建华的照片。当天,我们请到了农户王兰英,这位朴实的黑土地农民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平凡、感人的警民鱼水情。
公正执法得民意,点滴帮扶暖人心。佟建华,省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现任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法院前进人民法庭庭长,在法院战线已工作了22个年头。作为一名女庭长,她顾不得年迈多病的老母亲、一天天长大的孩子,一身心的扑在法庭工作上。她带领干警强抓审判、强化庭建、不断创新来更好地为农场、企业与百姓服务。她不仅赢得了当地党委的一致赞扬,还得到了广大百姓的爱戴。
她与王兰英的故事,还要从十五年前的一起案件说起。1997年兰英的丈夫为别人家开农用车赚钱养活一家四口,但秋天过去活干完了,迟迟未得到工钱。听周围邻里说打官司送点礼一定能把钱要回来,于是淳朴的兰英咬牙借了一千元钱带着诉状来到了法庭找到了佟建华。
“王兰英同志,你这是想干吗?”望着老实憨厚的王兰英,佟建华问道。
“我,我……”王兰英佝娄着头,声音比蚊子还小。
“你,你啥呀。我们法庭是公正的地方,你把钱拿回去,只要你有理,我们会给你公道的”。
诚如佟建华所说,当天开展了立案调查,通过查证案情清晰明了。为了追回兰英一家的损失,当即佟建华与同事驱车追赶上了卖粮途中的欠款人,将全部欠款追回,送到了王兰英一家的手中。朴实的一家人说不出太多的感谢话语,唯有激动的泪水与笑脸。
钱追回来了,家里的日子也能撑下去了,那些日子她觉得风都比以前软了,天也比以前蓝了。然而,就在王兰英感到无比舒心的时候,丈夫患上了骨髓炎,几乎瘫痪了,打官司要回来的钱都用于了看病。丈夫的病还没治好,大女儿又患上了风湿性结节,躺在床上半年多连学都上不了。望着丈夫,看着女儿和这个已是贫困不堪的家,兰英绝望了…
不久,佟建华听说了兰英一家的遭遇,她下班后独自来到了兰英家。当见到佟建华,这个曾经给予她们一家希望的人的时候,王兰英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痛苦,一下子就扑到了佟建华的面前。
“兰英,没事的。你要坚强起来,老董病了,你要撑起这个家…”,说完她从兜里掏出了刚刚取出的1000元钱塞进了兰英的手中。
“这…这我怎么能要呢。咱们非亲非故的,况且我现在也没有能力去还您这比钱,更没有能力去还您这笔恩情啊….”
佟建华没有再多说,放下钱转身离开了。
当年,佟建华与法庭的干警还为他们一家送去了米、面、衣服等生活物资,为孩子凑出了检查治疗的首期费用。考虑到既然要帮扶,就要从贫困源头救助。于是2002年春天,佟建华带领法庭干警给兰英买了50只乌鸡,白凤和20只兔子搞养殖。望着一院子活蹦乱跳的希望,比佟建华大好几岁的兰英失声痛哭,“佟姐,谢谢你们大伙!谢谢法庭的亲人为我们一家所做的一切!”。
但是,没有搞过养殖的兰英没有经管好鸡,死的死,丢的丢,最后就剩下了两只兔子,本想搞养殖致富来扶起这个家,报答恩人们。望着一地的死鸡,王兰英欲哭无泪。咋对得起人家“佟姐”啊?人家跟咱非亲非故的,还不是咱家穷。平时人家就没有少帮衬,没吃的了人家给,没用的了人家帮拿。她一家四口穿的都是“佟姐”和他们那些法官给的。自己养鸡还养不好,都死光了。
得知了这种状况,“佟姐”又给她送去1000元钱,帮她买了500只肉鸡雏,重新鼓起王兰英的生活勇气。当王兰英接过这笔钱时,他再也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任由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一般“噼里啪啦”地往地上掉……
2004年,王兰英的大女儿考上了齐齐哈尔大学生物系,这本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可那沉重的学费又让王兰英一筹莫展。
“兰英,这是我与干警们给孩子的一点心意。孩子很争气,家里现在的养殖业搞的不错,你不要苦着脸啦,你应该看到的是希望啊…”温柔简单的话语深深地触动了兰英的心,她从未想到过是哪辈子修的福分,得到了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这个社会原来是这样温暖。
翻天覆地奔小康,感恩不忘打井人。为了使王兰英彻底脱贫致富,2004年10月,佟建华找到工会,把王兰英的情况向工会领导作了汇报,工会领导非常重视,决定贷5000元扶贫款给王兰英,扶持她发展养殖业。农场领导又每个月从自己工资中拿出一半的钱作为孩子的学费。王兰英用这5000元钱买了鸡蛋,自己搞孵化,首批孵出了600只鸡,现在已经长到1斤多沉了,如果把这批鸡卖了以后,加上上几批卖掉的鸡,王兰英的收入就有了20000万来块钱,除了家吃家用,两个孩子上学的,手里还有余钱。这时她想到了给丈夫董方龙治病,人总不能这样靠别人帮助过日子,她要把丈夫的病治好以后,好认认真真地打拼一场……
为了报答“佟姐”,她把自己平时种的一些时鲜蔬菜送给“佟姐”,自己的丈夫董方龙为了表达“佟姐”对他一家的真情奉献,他专门做了一双北方人常穿的那种“棉捂子”棉鞋送给了“佟姐”。但这些都不能报答“佟姐”对她一家人的真情,只有自己脱贫致富了,才能真正对得起“佟姐”,才能对得起曾经帮助过她的人。她想把这个消息早点告诉“佟姐”。王兰英加快了自己的步伐…
由于人事关系调动,佟建华被调到了青龙山人民法庭任庭长,不知情的的兰英乐呵呵的来到洪河法庭庭长办公室。当她敲开门时,顿时呆住了,望见坐在那里的已不是她的“佟姐”时,兰英像孩子一般哭了起来。新任的领导得知了情况后,为她拨通了佟建华的电话。
“怎么了兰英,又遇见苦难了么?我处理完手里的事情马上回去看你…”
“佟姐,你怎么离开了不跟我说声呢,我…我想你!”
五十多岁的王兰英泣不成声,仿佛亲人远去他乡一般。
“哎呀,我当时怎么了呢。哈哈,放心我调走了还有农场党委,还有法庭呢。再说了,我也放心不下你们一家子呀…”
警民情浓十余载,鱼水情谊续连绵
就这样,佟建华与王兰英一家从法官与当事人,到帮扶与被帮扶,再到亲姐妹一般一晃十五年过去了。当我采访王兰英的时候,她一直都是乐呵呵的,每每说起这十五年里的点点滴滴,她都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曾经是那心酸的泪水、无助的泪水、绝望的泪水,但今天却是感激的泪水、幸福的泪水、热滚滚的泪水,“在我心里,我总觉得,她比我们最亲的人还亲,希望我的亲人一生平安…”
为兰英擦去泪水,佟建华这样说道,“这片黑土地,这一方淳朴的百姓养育了我,虽然我不能做什么太大的事情,我只有踏踏实实地为他们办好案件,实实在在的为他们送去一些帮助…”,“在我这二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得到上级的认可、奖励我很开心,但是在我心里,大姐为我做的那双‘棉捂子’始终是那么温暖,也许这就是警民鱼水情吧…”
是啊,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她作为法院基层法庭的一名庭长,一名最普通的人民法官,这面鲜红的旗帜不仅被佟建华坚实地插在了这片她所热爱的黑土上,还深深印入了百姓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