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机构设置   专题报道   司法公开   法院工作   法官园地   法院执行   诉讼指南   法治论坛   法律法规 

 

法官的舍得之道

  发布时间:2012-12-08 12:33:02


    佛教观点,舍即是得,得即是舍;道教观点,舍是无为,得是有为;儒家观点,舍恶得仁,舍欲得圣;常人观点,舍是付出,得是收获;法官观点,舍是豁达,得是智慧。

    法官要学会舍弃欲望,得到淡定。人的欲望与生俱来,是一种本能。欲望把握住便是机遇,是通向成功的钥匙,欲望太强则是利器,会伤神、伤人、伤心、伤情。作为法官,如何舍弃欲望,是一道难题。欲望只有通过时间的磨练、意志的考验、失败的历练、心态的成熟,方能学会放弃。控制住了欲望,那么人情、关系、金钱,都不会左右法官的心智,更不会一门心思考虑挖法律之空、投法律之机、钻法律之隙。心无旁骛地去揣测法律规定,正确并精准地依法作出裁判,合法、合情、合理,让当事人服判,让百姓知晓。那样,法官所得到的,就会是淡定,是一种无牵挂、无杂念、无所求的忘我状态。那样一种悠然自得、从容淡定,正是我们在百忙之中,能用心去追求、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领悟的一种真我。

    法官要学会舍弃计较,得到明朗。为什么一般人会斤斤计较,不敢舍呢?因为他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现实利益。佛学中曾讲道:舍得,没有舍怎会有得。我们原想要得到的太多,所以才不会去舍,没有去珍惜。计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看见计较的本身,而忽略了放弃计较背后的所得。作为法官,要学会摒弃纷杂的计较,懂得能吃“苦”是一种资本,能吃 “苦中苦”更会得到人生的明朗。事实证明,得好处的也往往是那些看上去憨厚迟钝的老实人,而聪明机灵的人正是太精明太会算计,反被聪明所累,错过了得利益的一次次机缘。所谓是聪明总是小聪明,智慧才是大智慧。内心的平衡需要自我调节。舍弃了明知道得不到的东西,明知道做不到的事,得到更多的是人生态度的明朗、人生世事的衡平。

    法官要学会舍弃谄媚,得到宁静。外表极会谄媚的人,内心一定会很累。违心说一些不愿意说的话,办一些不愿意办的事,可能得到了暂时利益,而失去的,则是内心永久的伤害。谄媚之言之事,好似覆水,难以回收。拖累你的是内心的宁静,即使在工作过后,退去法官的光荣,仍然会为曾经做过谄媚之事而放不下。作为法官,想要得到宁静,首先要学会舍弃谄媚,始终把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作为第一目标,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客观并公正的学会处理领导的要求是第一任务、上级的指示是第一目标、利益的吸引是第一需求的错误观念,认真履行“尊重老百姓,善待当事人”的承诺,我们的内心才会宁静,也只有内心宁静,才是我们做法官一生得到最大的幸福。

    法官要学会舍弃烦恼,得到快乐。庸人自扰要有个宰相的胸怀,感谢并祝福伤害过自己的人。快乐是一种感受,作为法官,要善待自己、宽恕别人,方能快乐地生活。人民法院的各项岗位中,审判工作辛苦,但把每一起案件当作一部作品,精心构思,公正裁决,就会感受到诉讼带给我们的快乐;执行工作棘手,但把利弊关系分析透彻,巧手执行,就会感受到申请人欣慰的笑容;调研工作枯燥,但把每一个课题当做精品去撰写,认真揣摩,那么拿出的材料就会像自己精心雕刻的作品,让人赏心悦目;办公室工作琐碎,但把繁杂的工作归类整理后变得条块清晰、制度得当,那么也会让我们感受到,在人民法院干些辅助性的工作很快乐,毕竟快乐来自我们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

    法官要学会舍弃糙友,得到亲情。“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作为法官,为了做好审判工作,适当接触和交往一些对人生、对工作有益的朋友,找一些情趣相投、志同道合的良性朋友无可厚非。但应当坚决舍弃一些酒肉朋友、一些权力朋友、一些盲从朋友,特别是一些靠你手中权力所吸引过来的朋友。 朋友相交,许多人不想舍、不愿舍、不敢舍,无非是怕吃亏。舍糙友,才会去糟粕,早舍早是福,早弃早少祸。真友相交,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淡之如水,清澈无痕。当我们舍弃了糙友,就会把心思更多地放在亲情上,多点时间陪伴父母,多点心思关爱孩子,多点沟通理解爱人,充分感知亲情的永恒色和不变性,不搀杂念,没有私利,内心就会得到真正地快乐。

    法官要学会舍弃名利,得到成功。孟子所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名利,所有人趋之若鹜,但过多地去追求名利,会让人心态变得浮躁,凡事必讲功利。很多人不敢舍,说白了无非是怕名利受损、利益丢失。作为法官,放弃一些名利,积极地保持一种进取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工作,快乐、幸福地生活,就会成功,这是普通人生的一种常态。舍弃名利之人,必定宽宏大度,胸无芥蒂,吐纳百川。这样的人不会搞权力之争、利益之争,不会为闲言碎语所左右,不会为误解委屈而放弃;有了成绩会想着他人,出现过失会主动承担。这样的人,最能讲大局、讲原则、讲团结、讲信任、讲谅解,讲担当,能以豁达的态度,从容地对待一切。

    舍后,再得;舍,不是所有的舍;得,更不是全部的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二者是自然的辩证法,也是生活的辩证法,舍得之妙,妙在这是一门生活的艺术。参悟“舍”与“得”,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智慧。豁达的人懂得超与脱,智慧的人懂得舍与得。作为法官,必须懂得“得”的快乐往往与“舍”的痛苦相随,只有真正地懂得舍弃与失去,法官人生才会更加美丽。

该文获省法院“青春铸法魂”征文比赛佳作奖

责任编辑:韩瑞晔    

文章出处:北安农垦法院    

 
 

 

关闭窗口

您是第 25792515 位访客
黑龙江省农垦中级法院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汉水路82号   邮编:150090  
Copyright©2025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黑ICP备11004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