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兴隆农垦法院,在农垦中院党组及辖区党委的监督领导下,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紧紧围绕在实现法官队伍、法官形象、服务质量、工作业绩“四个一流”的工作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审判工作,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为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连续三年在农垦中院年度目标考评中获综合排名第一,被农垦中院授予“三年发展规划”模范法院,2010年被农垦中院授予集体三等功;2011年再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012年被省法院授予先进法院称号,被评为红兴隆垦区开发建设60年“魅力红兴隆”20个英模集体之一。三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司法水平全面提升。三年来,该院以执法办案为第一要务,共受理各类案件3789件,审执结3705件,涉案标的额1.5亿元,年综合结案率均在98%以上,法定审限内结案100%。以狠抓案件质量为重点,相继开展了“办案精品年”,打造“质量和效率”法院品牌以及“精细化审判管理年”等活动,案件调撤率从2009年的71.5%提高到2012年的92.72%,红旗岭和江川法庭连续七年实现“零判决”。案件发改判率从2009年的2.4%下降到2012年的0.8%,一审服判决息诉率达97.16%。执行工作实现新突破,实际执行率始终保持在75%以上。涉诉信访工作形势明显好转,化解了刘云江等一批老访案件,17人息访,“十八大”期间实现进京访为“零”。
二是服务大局行之有效。该院紧紧围绕当地党委实施的“五局战略”目标,坚持能动司法,相继开展了打造“服务型”法院和“服务大局年”等系列活动。强化司法服务,开辟绿色通道,优先立案、审理、执行涉及大项目建设等案件,审结了邰文武、江川农场涉农等一大批在辖区内有较大影响的各类案件,为农场挽回经济损失3千余万元,保障了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好诉前服务,主动介入担当协调拆迁钉子户重任,为管理局小城镇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维护了社会稳定。召开企业座谈会议12次,走访调研企业58家,提出司法建议70多项,并得到有关单位的重视和采纳,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司法环境。
三是队伍素质显著增强。狠抓规范管理,相继制定和完善了71项管理制度,各项工作落到“制度层面”;狠抓廉洁司法,强化警示教育,多年来干警保持“零”违纪;狠抓教育激励,开展了多样化的业务技能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在管理局党委支持下,提职、任职和轮岗交流庭长19 人,提职正、副科级干警40人,公开招考选调干警12人,11人通过了司法考试。量刑规范化工作的经验成果被省法院推广,人民法院报用将近一个版面给予了报道。裁判文书质量多次受到中院的肯定,信息工作在全省法院名列前矛,发表法宣文章720余篇,4个重点调研课题全部在中院获得一、二等奖,调研论文在国家级期刊发表15篇,调研交流评选在省院获奖4篇,在中院获奖10篇,全院干警在司法理念、工作作风、精神风貌、司法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
四是司法为民落到实处。累计投入48万余元加强立案窗口建设,设立了立案、预约开庭热线电话服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达89%,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当事人家中巡回审理案件483件,诉前调解案件755件,极大方便了群众诉讼。通过开展法律咨询、集中座谈、法官巡讲等多种形式,提供利民便民服务1000余人次,通过集市法制宣传14场次,上专题法制课22次,设立青少年维权岗11个,开展社区矫正189人,实施司法救助65万元,缓减免诉讼费10余万元,赢得了辖区群众的赞扬和信任,当事人写来感谢信,法院收到锦旗9 面。
五是基础建设日趋完善。农垦中院党组和辖区各级党委对法院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三年来陆续投入资金1354万元,新建和改建了饶河法庭、南横林子法庭、双柳河法庭等办公楼,新增办公面积2300平方米。完成了院机关办公楼水暖改造及墙壁粉刷工程,购置了9辆新办案用车,更换了8个法庭法台法椅和其他办公设施。建设了高标准的电子档案室,刑事案件庭审和部分法庭实现了同步录音录像,2012年又投入了90万元建设法院局域网和科技法庭。红旗岭法庭被确定为垦区法院法庭基础建设窗口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