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国甚至世界其他国家蒙上阴暗,居民生活及消费结构失衡。被李克强总理点赞的地摊经济、小店经济让沉寂已久中国市场又重新活跃起来。地摊经济无论是在保民生、促就业方面,还是在盘活市场活力、缓解居民在疫情期间居家购物不便的紧张焦虑情绪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地摊经济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讲,如何实现公平消费、诚信消费,或者被欺骗消费后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其关注的重中之重。如何保证在出现消费者侵权事件后固定证据、进而维权,成为未来地摊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正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网络时代引入智慧管理、明晰消费者维权途径是未来之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规范地摊经济的准入与管理
1.推行网络登记备案准入机制
地摊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街头巷角,热闹非凡。但是他们的出现往往是个人经营、小本经营,采用车辆后备箱或者小推车等作为摊位叫卖,而没有经过检验或者登记,而物品却是关系民生的蔬菜、食品、特色小食等,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有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弊端。因此,地摊经济放宽而不是放管。为了这烟火气息能在城市经久不衰,逐步推进登记备案机制,将其纳入城市建设有序管理是为良策。而又因其数量繁多、流动频繁,因此,工商管理部门借助网络平台,通过构建符合地摊经济、早夜市经营方式的登记备案网络平台,商家备案后,仅需通过手机填写基本信息后即可申请当次的“出摊权”,当然这种登记机制是免费的、便捷的,不能因为加强管理而为“摆摊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使地摊经济设立的初衷相背离。
2.规范地摊经济网络管理
实行网络登记备案后,为了规范其管理,也为商品出现问题后为消费者提供维权途径,应逐步实现地摊经济的网络管理,这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需求。一方面,从长远发展来看,工商及城市规划部门应当及时公布允许摆放摊位的街道及具体位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提示标识,并为其摆摊提供便利。另一方面,结合城市建设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应当借助网络在各个摊位开放点可以通过设置二维码扫描进入机制。各个摆摊人在经营前通过扫描工商管理部门设置的二维码等标识进行“营业拟登记”,以此确认摊位经营的具体轨迹及位置,来为消费者日后维权提供便利及线索。
二、继续推行移动支付,构建网络信息共享机制
1.鼓励实名制移动支付方式
众所周知,消费者在商场或者实体超市购物后会有发票或者收据留存,以作为日后维权的证据之一。而作为地摊经济来讲,因为以小额消费居多,消费后有收据的少之甚少,但是目前中国市场基本实现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这便为我们消费维权提供了可能。因此除继续鼓励消费者采用移动支付方式外,商家在备案登记时应当获取移动支付收款码,以此作为收款途径,并且该收款码回执上应当披露商家基本经营信息。
2.实现摊贩信息共享机制
因地摊经济市场准入标准低、流动性又较大,即使通过上述方式消费者通过网络或电话能联系到商家,但因不是面对面沟通,维权依旧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共享摊贩信息便成为需求。一旦出现侵权事件,消费者向相关部门举报或者投诉后,根据其提供的付款信息等,有关部门即可根据商家“扫码入市”等相关信息定位到摊贩此刻的具体位置,而为消费者维权甚至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提供便利。
此外,应加快构建诚信社会,工商及城管执法部门应当在各地摊市场宣传诚信交易、公平买卖,以及消费者基本权益等信息,以提高居民基本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以及随着地摊经济日渐成熟,可以尝试效仿天猫等网络购物平台,引入消费者评价机制、商家培训机制等,使得地摊经济能够成为未来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
地摊经济是好事,但不能因为消费欺诈、权利难维而寒了消费者的消费心情,降低对地摊经济的期待。因此,为了这富有中国气息的地摊经济能够持续发展下去,虽然目前实行其登记备案及规范管理存在一定困难,但能够让其真正走向中国市场的正轨,发挥其边缘经济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