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赵一曼就是这样的一位女英雄。1935年11月,在和敌人的一次作战中,赵一曼率部突围却不幸被捕,在之后的九个月关押期间,她遭受到了我们永远都想象不到的酷刑,身上白骨外露,多处因电刑碳化,但是她呢,却什么也不肯说,甚至敌人都不知道她的真实名字。
就在牺牲之前,她给自己唯一的儿子留下了一封遗书,信中说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见面的机会了。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字里行间透露着,是母亲对儿子无限的愧疚和深深的思念,她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面对着白山黑水间千千万万的孩子,她只能为国,不为家。
但是这封信,直到赵一曼牺牲的21年后,他的儿子宁儿才在东北抗联纪念馆中看到了这封遗书。1930年宁儿出生不久之后,他的父亲就被派到了法国工作,自己则被寄养在了大伯的家中,直到解放战争之后,父子二人才取得了联系。
1957年,当原东北抗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到赵一曼的家乡四川宜宾核实烈士身份的时候,通过一张照片才核实了赵一曼的身份。直到此时,宁儿才知道自己的母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女英雄赵一曼。宁儿手抄一份母亲留给他的遗书,并且在自己的手臂上刻上了赵一曼三个大字。我们从赵一曼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东北抗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