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问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助或办理吗?”一个微笑、一声问候,让人倍感亲切。
“以上您听明白了吗?如果还有疑问,您再跟我说。”一声劝导、一次抚慰,及时化解矛盾纷争。
这温馨的办事场景,来自红兴隆人民法院南横林子人民法庭立案窗口。法官助理李雪作为法庭从事立案工作的干警,22年如一日的将自己的耐心和热情都奉献在岗位上,让人民群众在“法律威严”之外,感受到了“司法温情”。
01.解决矛盾 传递司法温情
2021年3月的一天,南横林子人民法庭来了一位瘦弱的老人,立案干警李雪第一时间接待了老人,亲切的对老人说:“老人家,你有什么事情吗?”老人突然声泪俱下的说:“法官大人,你帮帮我吧,我活不下去了,我几个女儿都不管我!”李雪赶紧扶着老人坐下,安抚其情绪并详细问明情况。
多年来老人和小儿子一起生活,因小儿子没有固定收入、居无定所,家里开销时常捉襟见肘,但四个女儿却多年未尽赡养义务。在了解情况后,李雪帮助老人立案,并电话与老人的女儿们取得联系,通过情与理的劝说,几年未得见的母女终在法庭相见,经过耐心劝解,一家人最终化解了矛盾,女儿们当庭给付了母亲赡养费,并答应以后会经常回来看望母亲,解开了老人多年心结。
02.化解纠纷 彰显为民真情
工作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对于李雪来说更是如此。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楼房住户和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多,涉及到百姓民生类的案件处理起来更应慎之又慎。
王某居住在八五二农场某小区,因常年外出打工认为自己不应交物业费,物业公司追讨无果起诉后,李雪按照法定程序给王某打电话通知其前来法庭领取相关法律文书并说明情况。王某到法庭后,不等李雪开口询问,就大声吵嚷道:“我都不在家,我交什么物业费!又不是我让他去我家门口打扫的,我去他家门口打扫,他是不是也得给我钱?”“你们怎么什么案子都给立,人民法庭不为老百姓办事儿,怎么还帮物业公司管我们要钱?”
面对王某“连珠炮”式的发问,李雪耐心的倾听其诉求,用丰富的工作经验很快稳定了他的情绪,又用群众容易理解的方式向王某解答了为何不在家居住也需要交物业费、物业费的收费标准以及服务范围等一系列问题。面对王某不间断的发问,李雪始终耐心细致的做好释法解疑。最终,王某在法庭将物业费全数交给物业公司,还抱歉的对李雪说:“刚才真是不好意思啊,我冲你那么喊,你还跟我耐心的讲解法律知识,要不是你跟我说我都不懂这些事儿,真是谢谢你了。”听到这李雪微笑着说:“您别客气,只要能帮群众解决问题,我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群众的心暖了,气也就顺了。22年间,李雪从在一张小小的办公桌前立案,到在有了隔离台的立案大厅立案。在这个岗位上李雪坚守了22年,这22年来她接待了数不清的当事人,诉前调解了数不清的案件,这其中有激动和喜悦,同样也有着迷茫和厌倦,但李雪始终将群众放在心中,怀着对法院工作的满腔热情,对自己岗位的无限热爱,认真的对待每一位群众,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