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总是在不经意中悄然流逝,随着时间的推移,累积了不惑之年的人生阅历、经历了20年的法官生涯,突然感觉在自己身上,多了些随遇而安、得之泰然、失之淡然的思维方式。
偶然看到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两个玻璃瓶里分别放进5只苍蝇、5只蜜蜂,然后将瓶底对着亮光,瓶口朝向暗处。几小时后,5只苍蝇从瓶子后端暗处找到出口,爬了出来,5只蜜蜂全都撞死。分析后得出结论,蜜蜂把有光源的地方看作唯一出路,每次都朝同一方向飞,而苍蝇不死盯着那点儿亮,碰壁后知道向后看。
一前一后,一生一死,以物喻人,以事醒人。实验揭示了一个道理,学会向后看,学会要转弯,是一种智慧。学会转弯,不是消极回首,而是一种前行;不是刻意逃避,而是一种选择;不是甘于平庸,而是角色转换;不是摒弃原有生活框架,而是重新构架现有生活。
不知道这种人生观点的转变源在何时,出于何处。这种人生态度的转变,可能是年龄的增长、亦可能是时光的变迁。从人性角度考虑,这是一种正思维、正能量;从人生视角出发,亦是逐渐减少,实为累加。参透了这种人生态度,理解 “八有”,才能在人生路上学会适时转弯。
人生有聚有散。人生是一张有来无返的单程车票,珍惜难得相聚的时光,不留下别离时的遗憾。年轻时,知识、工作、金钱、家庭,每一个都是逐渐叠加的过程。因为那时,我们有时间、有精力,更有一个好的身体去获得我们想索取的;因为那时,我们很少去医院、火葬场、墓地,感受不到“今日挥手说再见,也许一生不见”的悲凉心境,感知不到人生如同看电影,还会有散场的时候;因为那时,家人与我们相聚多、别离少,同事与我们相处多、分开少,朋友与我们相拥多、远去少。中年后,随着岁月的痕迹渐行渐远,随着身上的背包越装越重,随着内心的负荷越积越厚,应该适时进入一个逐渐递减的轨道。因为这时,我们经历过身边至爱亲人、共事同仁、同窗好友的灰飞湮灭,感受得到“人有离合、月有圆缺”的内心感悟;因为这时,我们能够理解那种对生命抓不住、对时间追不上、对亲情不愿离分、不想离分、又不得不离分的内心苍凉;因为这时,我们看透了许多人生恩怨、明白了许多是非对错、读懂了许多至理箴言。经历这些历练,能够正确面对人生路上的聚与散,懂得了,“聚”的快乐往往与“散”的痛苦相随,“聚”的欣喜往往与“散”的悲戚相通,“聚”的不易往往与“散”的容易相伴。参透人生的“聚与散”,学会适时转弯,才能真正懂得“聚时不离不弃,散时不悲不喜”的人生真谛。
追求有舍有得。每个人心中都有理想的静土,每个人梦中都有安享的家园,追求什么样的方向,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我们总是在不断的取舍中作出艰难抉择。放弃物欲方面的追求,追逐精神层面的感受,人生才会有目标、有品味、有维度,思想才会上水平、上层次、上高度。舍弃欲望,方才悠然淡定。人的欲望与生惧来,把握住是机遇,把握不住则是利器。控制住欲望,人情、关系、金钱都不会左右我们的心智,会心无旁骛,会淡然安静,这是一种无牵挂、无杂念、无所求的忘我,是一种用心去追求、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领悟的真我。舍弃计较,方才清明豁达。一般人看到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现实利益,所以斤斤计较。要学会摒弃纷杂的计较,懂得能吃“苦”是一种资本,能吃“苦中苦”更一是种豁达。舍弃了明知道得不到的东西,明知道做不到的事,得到更多的是人生态度的明朗、人生世事的衡平。舍弃烦恼,方才怡然快乐。不要庸人自扰,自寻烦恼,感谢并祝福伤害过自己的人。面对烦恼,要学会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要学会快乐,善待自己、宽恕别人,方能怡然自得,快乐生活。舍,不是所有的舍,得,更不是全部的得。二者是自然的辩证法,也是生活的辩证法,舍得之妙,妙在这是一门生活的艺术。参透追求的“舍与得”,学会适时转弯,才能真正感受“豁达的人懂得超与脱,智慧的人懂得舍与得”的人生境界。
做人有始有终。在人生的迢迢长途中,在亲情、友情、爱情的缘分中,在相处、相知、相融的进程中,取人所长,弥补已短,懂得“借鉴是收获,学习得智慧,欣赏升境界”的道理,做人方能有始有终。顺境时我们不喜。人生路上需要面对很多,生活中有幸福有悲伤,事业上有高峰有低谷,缘分里有相聚有别离,当我们在成功、上升、顺境的时候,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功利所扰,不被胜利冲昏,常持清醒头脑,常怀律已之心,常存危机意识,心才会舒坦,人才会淡然。平静处我们不迷。每个人都希望生活能够一帆风顺、一路平坦、一生平安。但人生路上能够真正平静的时间很少,更应珍惜难得的平坦道路和平静时光,做到不迷惑、不迷失、不迷茫。给自己留出生命的空间,好比两车的距离,缓行的余地;为自已清理生活的空间,好比硬盘的存储,适当的删减;替自己调整心灵的空间,好比运动的拓展,进退的有序。逆流中我们不弃。人生路上,不如意事常八九,在失败、衰退和逆境的时候,培养一种温情之品性、透露一种敬意之德行、修炼一种清净之内心。不被困难压倒,不被挫折压弯,不被危机压垮,认识到困难往往是不难,挫折往往是转折,危机往往是转机,做到与逆境携手同行、愈挫弥坚。参透做人的“始与终”,学会适时转弯,才能真正领悟“小心做人无烦恼,万事静里有平安”的人生内涵。
做事有章有法。要成为领导面前的可信之人,同事面前的善意之人,朋友面前的坦诚之人,亲人面前的有用之人,必须做到“格物致知”,才能有章可循,有序可遵、有条不紊。干事有方法。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干何种工作,如果井井有条,必能事半功倍,如果从容应对,定能功必倍之。因此,要有“爱干”的工作态度、要有“能干”的工作技巧,还要有“会干”的工作方法。好的方法可以让人走上捷径,迈向成功、成就辉煌。办事守规矩。人无规矩,无以成方圆,掌握规矩应在“分寸”之间,做事的分寸越多,办起事情就会四平八稳、让人放心。把握分寸应在“毫厘”之间,许多事情,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成功人的诀窍往往赢在细节,胜在小节,失败人的定论往往是不重礼节、不拘小节。讲究规则会让人在工作、生活中永远平安、快乐、幸福。处事要善良。要懂得“人为善,福虽不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不至,福已远离”的道理。要心存好意,脚走好路、身行好事、惜缘种福。处事友善,要学会与朋友互助、与同事互帮、与他人共赏。处事是人生的大聪明、大智慧,讲究善良,才会顺风顺水,得心应手,才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参透做事的“章与法”,学会适时转弯,才能真正领悟张果老倒骑驴的本事,“功夫向后看,功效向前进”的人生精髓。
彳亍在人生路上,懂得向前看,是增强自己,懂得向侧看,是调整自己,懂得向后看,是修正自己。学会转弯,是选择幸福目标,重新理解生活,感悟人生哲思;是选择重定坐标,珍重领悟生活,明确人生态度;是选择健康指标,拥有快乐生活,寻觅人生真理。学会如何转弯,会清楚前面天空浮云遮盖,回头同样看见蔚蓝精彩;会明白前行是一种生命的支撑,回头亦是生命的释然;会懂得不因昨天错过今天,更不因今天而失去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