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葱学子到手握法槌,历任书记员、法官助理、审判员、研究室负责人,现任立案庭负责人、二级法官,刘忠臣秉承对法律的热爱与敬畏,走过司法事业17个春夏秋冬,他的每一步走得踏实、稳健。他曾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办案标兵,撰写的案例分析被最高人民法院评选为优秀案例。近三年年均办理案件在200件以上。
初心在方寸 咫尺见匠心
在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大背景下,立案庭主抓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两大任务。刘忠臣作为负责人,面对法院两个“一站式”建设的弱项短板,坚持抓整改、强弱项、破难题。他先后起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施方案》《诉调对接工作实施方案》等二十多个工作制度,为推进类型化矛盾纠纷高效化解,与建三江分公司政法信访办、交警队、银行等单位建立纠纷长效调解机制。他指导法官助理接收诉讼材料时主动向当事人释明审理期限、诉讼风险、诉讼费用等,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讼解纷渠道。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扎实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2020年初,为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他以上率下,带头示范,与全庭干警心制一处,力推线上诉讼服务,扎实做好网上立案、网上提交材料、网上跨域、网上缴费、网上保全及EMS集中送达等工作,利用法院公众号宣传“自助诉讼服务”,提高群众知晓率、使用率,保障疫情期间各类诉讼服务既“找得到”又“办得了”。当前,建三江人民法院一站式建设实现了“便民化、集约化、规范化”的工作目标,已从单兵突进,迈入整体提升的新阶段。
甘自多磨砺 勇于当尖兵
建三江人民法院年均收案8000余件,而员额法官只有30人,特别是立案庭共有干警10人,仅刘忠臣1名员额法官。面对案多人少的办案压力,他带头办案、勇担难案。在审判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他经常是白天开庭、调解、接待当事人,晚上伏案撰写法律文书,熬夜研究案情是常态,查阅万卷是常态,连续数天庭审仍是常态。近年来,他主办和参与办理各类案件近千件,所有案件均在审限内结案,无一起被发改,无一起错案,由于审判业绩突出,他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他的成绩并非一日之功,而在于日积月累更新法律知识、总结办案经验,增强自身学术素养,让全院干警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今年7月中旬,刘忠臣审理一起相邻污染侵害纠纷,原被告系地邻,因被告操作不当将除草剂喷洒到原告水稻地中,致使水稻叶面枯死造成10余万损失发生争议。若正常进行审理,可能要多次开庭,还要司法鉴定,会给当事人带来诉累,更会因马拉松式的官司错过农时。经过对案情再次梳理,考虑到原被告双方是十多年地邻关系,他决定组织调解。经过勘查现场、分析案情、剖析法律关系、提出一个个方案,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职业当事业 责任当己任
涉诉信访案件是法院工作中最为棘手的难题。刘忠臣身为信访法官,勇挑重担善于化解。马某自2000年以来不断上访,作为该信访案件的承办人,他在院领导的支持下,与政法信访办和公安分局、管委会协调联动,多次深入社区找马某等人开展工作,法、理、情多管齐下,最后实现案结事了。有的公众拨打12368诉服热线时,情绪比较激动,甚至言语中出现不文明的词汇,当接线专员无法解答时,他会主动接听热线,出主意、想办法,给予耐心解答。工作时,他既是指挥官又是战斗员;生活中,他更是全庭同事们心中的一位“大家长”。最常听到他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有什么困难记得一定要和我说!”平时他也总能细心观察到庭里每个人的情绪状态,如果看到哪位同事状态不好,他总会主动关心询问。就是这样一位负责人,面对应接不暇的审判任务,还不忘做好“传帮带”的工作,对法官助理言传身教,对青年干警悉心指导,于青年干警而言,他是部门领导,更是从业路上的优秀老师。
多元化解纷 一站式服务
作为诉调对接中心的负责人,刘忠臣每天需要将立案庭转交进行诉前调解的案件及时分给调解组进行调解,对需要司法确认的文书进行审核,对调解员的调解工作进行随时指导。2021年建三江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共收案1432件,其中调解成功1235件,调解数量占民事案件收案总数的42%。诉前调解工作的成功,一方面提高案件质效、减轻了百姓的诉累,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法院总体收案数量。
在日常工作中,他需要指导八个调解组织共19名调解员的工作,对调解协议、民事裁定书等进行审核把关,并与建三江管理局各个农场调解组织的调解员进行对接,随时解答调解员的问题。为创新参与诉源治理方式,刘忠臣同志带领全庭干警坚持“重心下移、窗口前置、触角延伸”,将司法服务、多元解纷的工作要求融入到党建工作中,把基层党建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深化“员额法官+特邀调解员+人民调解员”的“三合一”诉调对接工作合力,促进纠纷化解向区域联动共治转变。每年诉调对接中心接受委托调解物业纠纷案件达几百起,调解成功率在85%以上。
垦区改革发展期间,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发展趋势,这也对“一站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营商环境事关到地方经济发展,建三江人民法院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拓宽化解涉企矛盾纠纷解决途径,当好涉企矛盾“调解员”。2021年初,辖区内某米厂因经营不善关门停业,坊间流言四起,员工突然失业且被拖欠工资,无奈之下选择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20多名员工来到法院诉讼服务大厅,一时间,立案大厅挤满了要求立案的当事人。刘忠臣主动上前了解情况,让当事人选派代表详述诉求。经了解,米厂未与员工签订过书面劳动合同,也未给员工出具拖欠工资的书面材料,现有的证据就是员工之间可以相互证明拖欠工资的事实,工资表、出勤表等均在企业保管。考虑到员工们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诉讼能力较弱,刘忠臣便主动联系法律援助律师为员工们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并引导员工们向劳动部门投诉。在援助律师的帮助下,员工们与米厂经营者达成一致,领到了应得的工资,成功诉前化解了一起人数众多的案件。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党支部书记,刘忠臣还积极参加院党组的各项活动。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刘忠臣主动分担活动任务,在思想、行动上与党组保持高度一致,积极贯彻上级指示精神,较好地完成了主题教育的各项学习内容。在2021年3月普法系列培训活动中,刘忠臣同志为90名人民陪审员详细讲解了各类案件审判流程,对大家关注的物业纠纷、邻里关系结合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并解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除此之外,在保证本职审判工作完成的前提下,他还加班加点完成支部各项活动的组织、会议记录,为支部党员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起到了带头作用。
刘忠臣同志深知作为一名基层法官,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以护稳定、保安全、安民生的实绩来检验成效;以公正之心、善良之心和宽容之心对待当事人,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需求、新期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恪守着初入法院时的诺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