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星,2017年9月5日,受农垦中院和宝泉岭人民法院指派,到绥滨县富强乡奋斗村参加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驻奋斗村扶贫工作队,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在这三年九个月的时间里,他见证了奋斗村村容村貌的改善,见证了村民精神面貌的转变,见证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更见证了驻村工作队与村民之间的鱼水情深。
一、扎根农村抓脱贫
张金星刚到奋斗村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工作队驻地是在村民家中。三个人三张床,住在一个房间里。为了不给组织上和村里添麻烦,自己种植菜园、洗衣做饭,白天忙碌着还不觉什么,晚上7、8点钟村民们就习惯关灯睡觉,陪伴他的只剩下漫漫长夜和耳边翁翁作响的蚊子、老鼠在天棚上的跑步声。省委组织部驻村办要求每个驻村工作队员每年驻村时间不少于240天,手机签到定位在村中心5公里范围内,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在各级部门的查岗中,他没有一次缺岗、脱岗,从学习政策,到入户走访;从建档立卡,到统计报表;从精准帮扶,到谋划产业。一项一项认真细致、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
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伊始,各级领导就一直高度重视驻村扶贫工作,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石时态、常务副院长王中明、时任常务副院长孙洪山、党组成员邹鹏、纪检监察组组长解维全、副院长李华菊、二级巡视员张锡双、王君,机关党委专职书记李洪波等领导和农垦两级法院领导先后多次到奋斗村视察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检查工作队驻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了解工作队员们的生活状况,有无困难要求等,让他深受感动和鼓舞,更坚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二、群策群力攻脱贫
奋斗村是个国家级贫困村,建村晚,底子薄,基础差,环境建设相对落后,连个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如何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他决定首先从加强基础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入手,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号角”。
在省委组织部、扶贫办和省法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几年来,上级领导共为奋斗村投入资金330多万元。他与驻村扶贫队一起为奋斗村援建了村民服务中心,安装了路灯、监控,建设了文化广场,安装了篮球架等体育健身器材,拓宽村村通硬化路面3000米。对奋斗村的主要街道两侧安装了铁艺栅栏,修建路边排水沟6000多延长米,使村内排水通畅,方便了村民出行。对村里自来水工程进行了改造,新盖了水房、打了深水井,让村民们喝上了质量达标的放心水。在村民服务中心建立了图书室和爱心小超市。组织党员群众在主要街道两侧义务栽种花卉,种植绿化树木6000余棵,美化了乡村环境。修建了垃圾分理站,实现了垃圾分类处理。建设粮食晒场10000平方米,并安装了照明和监控设备,解决了村民收粮存放难的问题。这些扶贫项目的建设和环境的改造,极大的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奋斗村的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居环境有了大幅度提升,得到了县乡党委政府和村民们的一致称赞。全村“三通三有”全部达到标准,2019年10月,奋斗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外来的人都说:奋斗村的变化真大啊!
三、谋划产业促脱贫
人居环境改善了,老百姓的心情好了,如何带领贫困户增收脱贫是主要课题。奋斗村共有人口164户463人,其中贫困户53户108人。为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早日脱贫,在贫困户自有土地收益的基础上,通过县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张金星与扶贫工作队一起为贫困户联系发展了光伏发电、带资入企、大鹅养殖、小菜园、温室大棚等扶贫产业项目,链接到每个贫困户,增加贫困户的家庭收入,助力贫困户脱贫。在每个新年来临之际,他都带着慰问品去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了解疾苦,鼓励大家树立脱贫的信心。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成果和收获。所有贫困户经国家第三方评估考核,于2019年10月底前全部实现脱贫,达到了“一个标准”,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同年10月31日,张金星所在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在鹤岗市“守初心、担使命”驻村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经验介绍发言。在2020年进行的县市脱贫攻坚督查、市际交叉互检、省际交叉互检、国家脱贫攻坚大普查、脱贫攻坚回头看、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等各项检查考评中,奋斗村均顺利过关。
奋斗村脱贫出列后,为巩固脱贫成果,张金星主动联系到辖区的绥滨农场有限公司领导,开展场村共建,利用农场现代化农业技术优势为奋斗村的农业生产给予支持帮助。带领村民去参观农场的农业示范区,请农场的技术人员来村里进行科学指导,改变村民传统的农业生产理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四、两手齐抓双脱贫
在扶贫工作中,不仅带领村民从物质上脱贫,更努力引导村民在精神上脱贫,扶贫先扶志。他发挥特长,通过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在他的组织下,奋斗村成立了舞蹈健身队,多次参加县文体局组织的全民健身舞比赛,均取得了好的名次。自2018年春节以来,他先后组织了4场文艺联欢晚会,与村民一起,从策划筹备、主持台词,到节目选择、会场布置,都做了精心安排。村民们通过文艺联欢会的形式,表达了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扶贫政策的满意,以及对省法院和驻村工作队的感谢。展示出新农村人民的精神风貌。
张金星还利用专业知识,在村民中开展法律扶贫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就村民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咨询解答,引导村民学法知法守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人身和财产受到损失,起到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以法律促扶贫的作用。
2020年春节突然出现新冠疫情,在封村居家隔离期间,为丰富村民抗疫期间生活,提高村民文化知识,树立战胜疫情的决心,进一步增强村民们爱党爱国情怀,张金星提议通过网上、微信答题形式,组织开展了奋斗村抗疫情爱党、爱国、爱家知识竞赛活动,收到良好效果。活动得到省委组织部和扶贫办的表扬,并在龙江先锋网上转发。
五、勇担使命保脱贫
2019年8月,松花江流域雨水不断、水位暴涨,毗邻松花江的富强乡遭受到几十年不遇的内涝灾情,大雨过后,各村屯的排干渠经常被水冲开,大水漫过水渠冲向庄稼地,给村民们种植的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害,有的低洼地甚至绝产。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张金星和驻村工作队员积极参加了抗灾突击队,在组织村民展开自救的同时,还踊跃参加乡政府组织的救灾活动。8月21日清晨3点半,张金星接到命令赶到松花江堤坝集合,准备抢运堤坝外群众的财产;22日早4点半,富强乡凤山村水渠漫水,得到通知后他又及时赶到,和突击队一起扼制住水患;23日,相邻的五道岗村排干渠被大水冲开近20米的大口子,他又和突击队及村民一起打桩固坝、装沙灌袋、运送物资,终于成功的封堵住开口,保住了近千亩良田,巩固了脱贫成果。
六、营造氛围助脱贫
在驻村扶贫过程中,张金星还注重材料的积累和脱贫攻坚战的宣传工作。几年来,通过宝泉岭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发表宣传脱贫攻坚工作活动的相关链接20多条。编辑制作了《驻村扶贫工作日记选》《驻村工作活动简要》《驻村工作大事记》等图册。其中《驻村扶贫工作日记选》在《鹤岗日报》一、三版全文发表。客观真实、图文并茂的介绍了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情况和生活场景。他还联系绥滨农场电视台,策划制作了“《决胜脱贫攻坚战,不负韶华追梦人》——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驻奋斗村扶贫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纪实”的电视专题片,全面反映了驻村工作队在省法院党组和农垦两级法院的大力支持下,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过程和取得的成绩。由《人民法院报 》记者采访撰写的《种下脱贫种子,长出美好日子——黑龙江法院扶贫记》一文,在2020年9月7日《人民法院报》一版刊登,报道了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七、一心一意为脱贫
3年多来,张金星记得清每一个在驻村工作队与村民们一起奋斗的日子,却记不清多少个节假日没能和家人在一起度过。幼小的孙女儿已经会喊爷爷了,他听到后幸福中却含有苦涩;妻子有病不能陪同去医院,在妻子的理解中感受无奈;老母亲从河北老家回来,也没有时间陪伴。有一次,因为要迎接国家验收考核,他在村里连续70多天没有回家,80多岁的老母亲不放心,让人开车送她到奋斗村来看看。当她在工作队驻地看到张金星忙碌的身影时,放心地对大家说:“你们辛苦了,好好工作吧!”
3年多来,他为奋斗村的变化感到高兴、欣慰,更为村民的真诚朴实而感动、难忘。村民们知道他们自己做饭吃,经常把他们自家渍的酸菜、打的鲜鱼送到工作队来。奋斗村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融入了他的情感。
“无论未来多久,我都会记得和奋斗村一起奋斗的日子,祝愿他摆脱贫困、走向小康,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张金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