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悔铸法魂
从31岁到49岁,是人生最宝贵的年华,是最富有作为的时光。在这18年的生命历程里,不论世界发生怎样的变化,不论人们观念发生怎样的转变,他心中信念的航标灯始终闪闪发光;历经艰难险阻,历经人世冷暖,历经生活百味,历经人生四季,他不改初衷,始终如一地热爱自己从事的崇高事业和坚守的光荣岗位,以青春的足迹,实现了法官之梦,证明了自己对信仰的忠诚。
——题记
杨夕华,现任红兴隆农垦法院二九一人民法庭庭长。1995年杨夕华通过考试选调到法院工作,开始了法官生涯。他坚持十几年如一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用法律的天平称量着民心和自我。十余年他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千余起,结案标的达几百万元。更难得的是他所审理的案件没有一例被上级法院发回过,保持了办案超千起无一错案的记录。他多次被评为人民满意好法官、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
点点滴滴为民谋 勤政务实解民愁
杨夕华法官始终将工作目标锁定在“三创一承诺”上,即创一流工作作风,创一流执法水平,创一流工作业绩,并向社会公开承诺“热情服务,公正司法,廉洁奉公,文明待人,高效工作”,把确保农场稳定,全心全意服务农场经济建设作为法庭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司法“利民、便民、亲民”是二九一法庭开展创建“服务型法庭”的宗旨,为把它扎扎实实落实到工作中去,杨夕华先后总结推广了多项便民措施,尽可能地方便当事人。如速裁简单案件,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当即受理,当天开庭,当庭结案,今天能解决的事,绝不等到明天,最大限度地减少当事人打官司浪费的时间,部分案件在两、三个小时中得到化解;实行诉讼风险提示,公开刊登诉讼须知、举证须知、申请执行须知、诉讼指南、风险提示,详细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和风险,让当事人明明白白打官司;将常用的法律资料、法律条文、诉讼须知、文书样式等陈列在外,当事人可随时取阅,节约当事人的开支;预约上门服务,口头或电话预约后实行上门立案或上门收取标的款,为当事人节约交通费开支,架起与群众联系的桥梁。设立立案预约电话,方便联络,便于当事人了解办案进度,催办案件,反映情况,一个电话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必让当事人再花车费、花时间到法庭跑一趟;聘请执行联络员和监督员,参与案件的调查、调解,提供执行信息,监督法庭的执法是否公正;实施司法救助,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新天地,使有理无钱、经济上确有困难的老百姓打得起官司。
睿智机敏化疑难 殚精竭虑维民利
杨夕华法官到二九一法庭工作不久,不少疑难复杂的遗留案件就摆在面前。他没有退缩,更没有推诿,而是迎难而上,用他的睿智机敏,秉公执法,殚精竭虑,妥善处理,使一个个复杂矛盾被化解,一件件上访事件被平息。多年来,他亲自参与调处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要案10余件,均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为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立足农场、服务农场优势,建立涉农案件快速处理机制,开辟“三农”案件绿色通道。切实发挥人民法庭审判前沿阵地的作用,快速审理涉农案件,减少农民负担,做到了“三农”案件快立、快审、快执,以维护农场社会稳定,促进农场经济发展,保护农民切身利益。
以身作则公仆心 清正廉洁合民意
杨夕华法官严于律己不仅体现在工作上,而且体现在廉政建设上,他时常用“人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告诫干警,要廉洁自律,不该去的场合千万不要去,要不占不贪,做到洁身自好,知足常乐。他凡是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必先做到;凡是要求法官不能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带头严格执行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自觉做到请客不到,送礼不收,说情不准,严于律己。
公心、民心,铭记在心。廉政、勤政,方能公正。十多年来,杨夕华法官一直将群众放在胸中,将公正刻在心里,坚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工作,用自己的汗水换取人民群众的满意,用法官的赤诚书写正义的篇章。青春无悔,面对鲜花和掌声,他没有停下脚步,而是迈着更加坚定的步子朝司法公正的目标前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