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自己的钱袋子
养老金诈骗花样多
天上掉馅饼的事
咱可不能信
......
为贯彻落实省法院关于《2022年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方案》的要求,提高辖区职工群众防范非法集资诈骗意识,6月17日上午,九三人民法院组织开展“远离非法集资 建设美好生活”主题宣传活动。
本院刑庭联合立案庭、审管办、综合办公室干警分别来到客运站、街心公园、幼儿园、医院、辖区企业进行实地宣传,在发放“远离非法集资 严防养老诈骗”宣传手册的同时,结合本院审理的相关案例向大家讲解非法集资的典型特征、表现形式、常见手段及防范举措,引导群众理性投资、自觉抵制非法集资,从源头上遏制非法集资的滋生和蔓延。本次活动共发放宣传手册200份,接受群众咨询20余人次。
下一步,九三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继续从严从重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加强普法宣传,对新形态非法集资加强风险提示,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辖区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非法集资新形态包括哪些?
假冒民营银行的名义,借国家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的政策,谎称已获得或者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的牌照,虚构民营银行的名义发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非融资性担保企业以开展担保业务为名非法集资。主要有两种形式:发售虚假的理财产品;虚构借款方,以借款担保名义非法吸资。
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旗号,假冒或者虚构国际知名公司设立网站,并在网上发布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开发高新技术等信息,虚构股权上市增值前景或者许诺高额预期回报,诱骗投资,然后关闭网站,携款逃匿。
以“养老”旗号非法集资,主要有两个突出的形式:一是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群众“加盟投资”;二是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发放小礼品方式,引诱老年人群众投入资金。
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非法集资,以毫无价值或价格低廉的纪念币、纪念钞、邮票等所谓的收藏品为工具,声称有巨大升值空间,承诺在约定时间后高价回购,引诱群众购买,然后携款潜逃。
假借P2P名义非法集资,即套用互联网金融创新概念,设立所谓P2P网络借贷平台,以高利为诱饵采取虚构借款人及资金用途、发布虚假招标信息等手段吸资后,突然关闭网站或携款潜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