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感谢,感谢刘法官大老远的跑过来,为这案子忙前忙后的。”
“没事,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不需要客气。”
这一次到外地办案,刘国安带领他的执行团队仅用了十天时间,就成功执结了一起标的449万余元的案件,成功维护了国有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辞别了当事人之后,刘国安顾不上吃饭和休息,立刻收拾了一下材料,准备对下起案件进行执行。这样忙碌的工作节奏,已经成为了刘国安生活的主旋律。
刘国安,1966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任绥北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四级高级法官。曾多次被上级法院授予“调解能手”“办案标兵”等称号。2020年5月被农垦中级法院记个人三等功一次;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其执行事迹多次被省台法治频道报道。
在政法战线上,他已经工作了30多年。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但却有着自己朴素的理想和信念,有着“北大荒”人特有的朴素力量,更有着对审判、执行事业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
初次见到刘国安的时候,我很难将这样一位笑起来很和蔼的大叔与雷厉风行的执行法官联系起来。但当我扛着摄像机,准备记录他一天的生活时,我却发现我错了。他和蔼的外表下,带着一股雷厉风行、刚柔并济的“韧劲”。
那是2021年的夏天,因为宣传工作需要,我们打算拍摄一期“执行法官的日常”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经过多次联系,最终我和我的搭档扛着摄像机来到了北安人民法庭,见到了这位在此之前素未谋面的刘法官。
当时已经晚上七点多钟,外面的天也开始暗了下来。刘国安穿着一件黑色短袖,在他的办公室看着案件卷宗并一直与当事人电话沟通。他见我们来了,抬头和我们打了个招呼,让我们随便找地方先坐,然后又继续与当事人沟通。大概过了20分钟,他放下电话摘下眼镜,和我们攀谈起来。在确认了第二天的拍摄行程与拍摄内容后,刘国安将我们送出了法庭,又回到了办公室继续研究案件。临走时,我拿出手机看了下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半了。
第二天的拍摄很顺利,在刘国安刚柔并济的举措下,被执行人很快拿出了还款方案,与申请执行人达成了还款协议,案件顺利执结。在回程中,我和刘国安攀谈得知,他并非北安本地人,妻子和孩子都在外地居住,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
我看着他花白的头发,问:“你觉得累吗?”
他笑了笑,叹了口气:“说不累那都是骗人的,我都快六十岁了,身体早就不像年轻小伙子了,累是肯定累的,但是那又能怎么办呢?”顿了顿,他接着说:“我也想过把手头的案子放一放,给自己的压力小一点,但是一想到当事人们都等着我,指着我帮他们把案子办好,我就闲不下来,一刻也不敢松懈下来。”
听着面前这位头发花白的老法官略带感叹的回答,我说不出话来。随后,我又问了一下他下午的行程安排,在得知他下午不出门办案后,我便和他约好下午去他办公室拍摄一些他日常办公的画面。到了下午上班时间,我带着摄像机来到他的办公室,却发现房门紧闭。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因为发现了一个藏匿许久的被执行人线索,他又匆匆带着他的执行团队去辖区农场办案去了。
在那之后,我就很少见到刘国安了。今年5月,省法院领导为办案质效优异的刘国安颁发喜报,我才再一次见到了这位笑起来和蔼可亲,但是骨子里却雷厉风行的执行法官。相较于一年前,他几乎没什么变化,唯一的差别就是头发花白的更厉害、面上的皱纹更深了。
他见到我,笑着和我打了声招呼,便拿着喜报,步履匆匆的下楼,继续办案去了......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30多年来,刘国安扎根基层,驻守在垦区农、牧场,村社田间、农家小巷,满怀深情地为基层群众服务,辛苦劳碌却不改初心。他用自己的侠骨柔情和一腔热血捍卫法律尊严,保护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人民法官的形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法官”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