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尾山人民法庭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在北安农垦法院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尾山农场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渠道,充实新内容,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带队伍、促审判,建堡垒、树形象、促发展的和谐司法之路。
一、抓党建、健全内部机制
积极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理念,加强人民法庭各项工作建设,充分发挥法庭审判职能。
党建文化是在党的建设中培育形成的共同思想、基本信念、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凝聚人心、提高士气的强大功能。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法庭党建文化建设作为法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广大干警文化素质、加强党性修养、促进审判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尾山法庭始终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该大家发表意见的,每个人都必须有明确的态度,既不“抓辫子”、“打棍子”,也决不搞“一言堂”。凡是重大问题都提交支部集体讨论、决定,保证各项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同时根据每个成员的专长和特点,把担子分担到每个成员身上,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积极响应上级机关号召,推进创建“学习型支部”与争做“学习型党员干部”活动。通过建立党员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把党的方针政策、党史、党的基本知识列入党员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并督促基层党组织采取学习培训、专题辅导、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好日常党内学习活动,增强党性教育。
二、带队伍、注重党风教育
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法官职业道德教育。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组织各支部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职业纪律教育活动;2013年,尾山法庭结合近年来院机关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例,先后两次组织全庭党员干部集中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吸取教训,增强了干警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同时,在院机关党委和纪委指示下紧紧抓住党风廉政制度建设不放松。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积极构建符合审判工作规律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结合各项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着重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尾山法庭十分注重党员廉政教育,促使广大党员在各种风浪和诱惑面前禁得住考验,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共产党人本色。
通过构建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进行制度文化建设。尾山法庭将先进的党建理论融入法院的队伍建设过程中,搭建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平台,促进审判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依托审判流程管理系统认真做好审限预警、流程通报等工作,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对照各项考核要求查漏补缺,及时上报有关材料。每年通过完善岗位目标考核机制与法官、书记员个人业绩评价体系,进一步调动全体干警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三、促审判,惠民生
组织开展了“人民法官为人民”、“司法作风大检查”、“党组织建设年”、“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领导,丰富活动载体,使干警较好地解决了为谁掌权、为谁司法、为谁服务等大是大非问题,增强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建立法官学习档案,纳入绩效管理,进行量化考核。采取座谈、以会代训、培训班等灵活多样、活泼新颖的形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法官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文化素养。
以立案便捷、审限提速、阳光作业、注重监督为原则。做到对每一起案件的立案审查、案卷移送、开庭审理、合议庭评议、法律文书制作、审核、签发、送达、以及案卷归档等环节都有具体要求,并纳入对业务部门绩效目标管理责任制之中,与奖惩、晋升、考评相挂勾。通过严把“简繁分流、警示催办、结案登记”三道关,推行法官办案情况公示制度,开展评选办案能手等活动,有效地从源头上杜绝了久拖不立、久审不决、久执不结的问题。
定期研究党员队伍和党建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公正司法与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作为衡量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标准,在全庭干警中统一思想,明确方向,解决好“权从何来、为谁司法、为谁服务”的理念问题,使党建工作成为一项硬任务、硬指标落实到全体法官的执法活动中来。同时,不断学习和总结先进法庭党建工作的经验,探索贴近党员实际,富有特色的党建工作模式,提升党员干部重视党建工作的思想意识和自觉参与党建工作的热情,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基层法庭文化建设与基层法庭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干警自我要求不够到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层法庭有的党员法官和干警由于缺乏学习党的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主动性,受国外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或多或少地滋生了一些享乐主义思想,淡化了对党的信仰,不思进取,不积极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案情时,还是用老经验、旧法条进行处理,致使一些不和谐因素的产生;人员得不到保障。任何文化和制度的进步,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基层法庭的党建工作和法庭文化建设工作要取得长足的发展,最大的问题也莫过于基层党员法官的素质普遍不高。由于旧体制的原因,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司法工作者的任职未设置准入标准,法庭的法官来源复杂,许多基层法庭仍然存在为数不少的调干、招干、复转军人进入的人员,这就造就了这支司法群体在知识结构和法学理论水平上的良莠不齐。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新时期、新起点加强党建工作和法庭文化建设工作,对基层人民法庭来说,既是需求,更是机遇。党建工作是法庭的政治意识形态,是路线方针。 将审判工作融入党委工作当中,才能更好服务大局、为人民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