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农民日报·中国农网刊载红兴隆人民法院题为《黑龙江红兴隆人民法院:以司法力量护佑大国粮仓》文章。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障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红兴隆人民法院肩负着护航北大荒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任,运用法律手段助力垦区大农业生产,优化辖区营商环境,切实将司法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护佑大国粮仓根基牢,中国饭碗端得稳至关重要。
一是精准普法,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面对金融企业资金链和农业生产资金链断裂的困境,在推进多元化解和典型案例普法上下功夫。在确保司法公正的前提下,通过调解促使大量农户以分期方式清偿贷款及利息,从根本上避免了因诉讼案件对金融企业资金链和农业生产资金造成严重影响,确保农户留足农业生产资金,不扰乱正常种植经营,化解金融系统与农户之间剑拔弩张的对立。同时,选取典型案例,通过庭审现场和巡回法庭上门普法,组织辖区金融企业、农场干部、农户分批旁听,以案说贷、以贷说法、以法示警,通过不间断的辐射带动,从根本上杜绝不良贷款现象。
二是延伸职能,贴心服务现代化农业生产。春秋两季是北大荒农业生产的关键期,红兴隆人民法院时刻关注农户需求,秉承“便民、亲民、利民、惠民”的涉农案件办案理念,通过“背着国徽巡回审判”“云庭审”“线上云执行”,减轻当事人诉累;通过“家门口诉讼服务行动”上门送达应诉材料,延伸司法服务,有力推动涉农案件的立审执全流程加速,将“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在“接地气”“顺民心”上,把为民服务做实、做细。
三是就地解纷,倾力打造新时期“垦地枫桥”。充分发挥基层法庭在诉源治理、就地化解矛盾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暖春行动”“金秋助农行动”“暖冬行动”等司法便民服务行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坚持“三点突破”原则,通过社区便民诉讼服务点和人民调解员通力配合,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做到了对不稳定因素苗头发现的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的好,实现了小事不出服务点,大事不出法庭,矛盾不上交。
让辖区群众安心在北大荒黑土地上耕种,让“中国粮食”装满“中国饭碗”是每一个红法人的使命和担当,红兴隆人民法院将继续“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坚决守好“粮仓”,保障辖区经济稳步健康发展,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