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兴隆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卜洪元在1月15日出版的2023年第1期《中国审判》“院长论坛”栏目中发表署名文章《赓续“北大荒精神” 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介绍了红兴隆人民法院聚焦大农业生产,在“北大荒精神”引领下,持续推进人民法庭在队伍建设上争一流、在司法为民上求突破、在公正司法上抓实效、在精准普法上谋创新,推动司法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现将全文予以转发。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是龙江“四大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和发扬。黑龙江省红兴隆人民法院坐落于“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农垦红兴隆管理局(现更名为“北大荒农垦集团红兴隆分公司”),下辖14个人民法庭,是全国基层法院中辖区耕地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多的基层法院。该院赓续“北大荒精神”,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作用,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弘扬法治精神、促进公平正义、提升司法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红兴隆法院聚焦垦区大农业生产,在“北大荒精神”的引领下,持续推进人民法庭在队伍建设上争一流、在司法为民上求突破、在公正司法上抓实效、在精准普法上谋创新,推动司法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一、传承红色文化,建设服务基层“生力军”
“北大荒精神”是老一辈北大荒人在将“北大荒”打造成“北大仓”的过程中,用汗水、鲜血和生命铸成的,他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传承的红色文化都是法院干警做好司法工作的重要法宝。
要践行好新时期“北大荒精神”,就要以强有力的政治引领激发干警忠诚于党、献身使命的热情和活力。红兴隆法院在南横林子人民法庭成立了垦区法院系统第一家人民法庭“党建活动室”,把“传承‘北大荒精神’ 争做五型党员”党建品牌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全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研究型、创新型、廉洁型”五型党员,争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法庭,将“北大荒精神”镌刻在干警思想深处,把为民情怀融入到人民法庭工作的各个方面。
作为新一代北大荒人,红兴隆法院全体干警继承和发扬了“北大荒精神”顾全大局、抢挑重担、勇担使命、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各项工作。其中红兴隆法院辖区人民法庭一半的干警长期与亲人两地分居,约20%的青年干警大学毕业后选择扎根边疆服务基层,18名员额法官面对2019年以来年均办案6000余件的沉重压力,年均结案率达97.69%,他们以守护好这片沃野黑土为己任,用实际行动将“北大荒精神”薪火相传。
二、践行枫桥经验,筑牢公正司法“桥头堡”
人民法庭面向群众、扎根基层,处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最前沿、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是基层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纽带和法治保障。
诞生以来,人民法庭就发挥着伸张正义、支撑基层法治的重要作用。为了积极探索人民法庭工作与基层治理体系的契合点,红兴隆法院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秉持“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的理念,精心设计“党建+”工作模式,将党支部建在人民法庭,9个联合党支部分别与辖区企事业单位党支部“结对共建”,进一步深化合作、增进交流,发动社会力量推进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努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基层治理合力。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员的先锋性和法官的专业性有机结合,让先锋“亮”在岗上是创新基层多元解纷机制的重要举措。红兴隆法院在红旗岭人民法庭成立了“党员慧姐工作室”,以党员服务为载体,坚持“情、诚、事、理、和”五字工作法,将“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在“接地气”“顺民心”上,连续三年实现结案率100%,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庭、大事不出场,矛盾不上交、纠纷就地解”的目标。
三、强化便民举措,争当为民服务“先锋队”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加强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最前沿,也是满足群众诉求、提供优质司法服务的先锋哨所,应始终坚持为群众提供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司法服务,推动诉讼服务工作向基层延伸。
人民法庭致力于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诉讼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红兴隆法院下辖人民法庭在辖区社区设立“便民诉讼服务点”,着力打造“法庭+社区便民诉讼服务点+以案说法”的便民服务网络,构建多元解纷矩阵,实现法官与群众面对面座谈,了解群众司法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法律服务。2022年,红兴隆法院诉前在线化解纠纷2213件,诉前调解结案2304件,民事诉讼案件调解率达70.5%,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3.1%。
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司法服务,人民法院就提供什么样的司法服务。红兴隆法院结合辖区大农业生产特点和群众需求,在辖区14个人民法庭推出“三暖行动”:开展“暖春行动”,切实保护农户和农资经营者合法权益,2022年,辖区涉农案件量同比下降12%;开展“暖秋行动”,成立“助农志愿服务队”,帮助家庭困难农户解决秋收雇工难问题;开展“暖冬行动”,关注辖区冬季供热供需平衡,保证供热市场有效运转。2022年,辖区涉供用热力合同纠纷案件量同比下降14.08%,用“诚心”换取群众的“暖心”,让司法服务更有温度。
四、实施精准普法,做好法治精神“传播者”
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理念,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是人民法庭的重要工作。
将特色普法教育与创建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深度融合是创新基层普法活动的重要举措。红兴隆法院下辖人民法庭与辖区纪委联合常态化开展“庭审观摩”活动,组织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分期分批旁听法庭公开审理的各类典型案件,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提升普法教育的针对性。
人民法庭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进程中的基础性力量,是司法“民意营养”的重要来源,应让人民法庭工作更加贴近社情民意,打造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法庭。红兴隆法院扎实推动人民法庭持续深入开展“五必进、五必访”活动,组织干警送法进农场、进企业、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做到矛盾纠纷易发必访、困难企业必访、治安隐患集中地必访、特殊群众必访、农场社区居民必访,逐渐在辖区形成办事依法、处事用法、群众学法的良好氛围,为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提供法治保障。
办理成千上万案件、化解成千上万纠纷、服务成千上万群众、参与千头万绪工作……红兴隆法院下辖人民法庭如同满天星斗散落在广袤的北大荒沃野,唯有赓续“北大荒精神”,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方能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助力北大荒不负“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时代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