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党建”绘就靓丽法治底色
近年来,建三江人民法院以弘扬传承“北大荒精神文化”为切入点,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三江党建 建法为民”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红色,党建引领铸造坚强队伍
建三江人民法院全体干警坚持弘扬北大荒精神甘当“拓荒者”,他们手持天平心存正义,哪里群众有需要,哪里就有国徽在闪耀,他们成为这片黑土地上最美的“一抹红”。
“学”字当头,点燃“红引擎”。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扎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度结合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党支部“三会一课”专题学、“院长讲党课”辅导学、“青年干警谈体会”交流研讨学等多种形式,用党的创新理论和红色基因淬炼政治品格,武装政治头脑。
“干”字为先,培育“红先锋”。全体青年干警在法院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贡献青春热情和力量。深入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不断提升青年干警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开设“青年 情系三江院”微信公众号专栏,讲述奋战在司法一线、攻坚一线、服务一线的青年干警们的成长奋斗故事,展现法院青年干警的时代正气和时代风采。成立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等奔赴社区一线,使每名党员干部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个支部都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
“严”字托底,筑牢“红心墙”。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院,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巩固深化队伍教育整顿成果,组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以案示警、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推动建三江人民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
绿色,司法护春耕
仓禀实,天下安。建三江人民法院用公正、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在春耕关键时期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2023年3月,建三江人民法院“田间法庭”守护“黑土粮仓”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田间地头“绿意浓”,巡回审判促效能。充分结合辖区大农业生产特点和群众需求,全面启动“暖春护农”“秋收利剑”等系列巡回审判活动,全面开启巡回审判模式常态化,将庭审、调解搬到田间地头,把案件办到田间、地头、家中、炕头,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保证1231万亩耕地上数万户种植户诉讼、农忙“两不误”。
“绿色执行”护春耕,当好群众“护粮人”。开展“执行法官护春耕”专项行动,坚持法律手段有力度、执行措施有温度,为水稻种植户春耕生产保驾护航。开通绿色执行通道,2022年春耕期间执结水稻种植户与自然人借款合同纠纷案件86件、农业贷款类案件和解106件,有效保障农户春耕资金1230余万元。
“绿色普法”赴春光,稻花香里开课堂。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细化便民服务举措,将“普法课堂”开设在社区里、炕头上、稻田间、粮堆旁、杨树下,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法治宣传深入人心。紧抓农户春耕备耕时间节点,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进行普法宣传,严厉打击抵制假劣农资产品,避免坑农、害农案件的发生,营造良好的春耕秩序。五年来,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保护黑土耕地 端牢中国饭碗”等主题法律宣传活动1000余次,实地走访农垦企业500余次。
重塑营商生态,践行“绿色发展”。秉持审慎善意司法理念,2021年9月,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服务保障建三江辖区经济发展的意见》20条,内容贯穿立案、审判、执行全过程,切实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避免就案办案、机械司法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以高质量司法服务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坚持常态化走访辖区企业,深入一线了解企业司法需求与诉讼体验。
金色,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建三江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凝聚司法力量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助力北大荒不负“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时代重托。
擦亮速裁金品牌。有效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打造“速裁先行、倾心为民”服务品牌,组建“2+2+2+1”速裁团队,平均审理天数不超过5天,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以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保障辖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金色天平护秋收。法院干警们背着国徽行走在田间地头,在农民需要的地方为秋收保驾护航。针对涉农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坚持就地调解、就地审理、就地结案,努力做好脚踏实地的“送达员”,奋勇向前的“执行人”,田间地头的“走访者”,人民群众的“知心人”,在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新征程中留下了一行行闪光的印记。
黑色,护佑“耕地中的大熊猫”
建三江人民法院聚焦垦区大农业生产,在“北大荒精神”的引领下,以守护好这片沃野黑土为己任,用实际行动将“北大荒精神”薪火相传。
公益诉讼护黑土。建三江首例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林某某在未获得相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私自在鸭绿河农场某作业区林班内使用农用车开垦林地并种植水稻。建三江人民法院积极实践民事惩罚性赔偿制度,综合考虑实际案情与检察机关意见,最终以调解方式结案,林某某于当日将公益诉讼起诉书的诉求主动履行完毕,达到惩治违法犯罪、修复土地资源、赔偿经济损失“一判三赢”的法律效果,起到办理一件案件、保护一片土地、教育一方群众的社会效果。
环资审判护生态。按照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三合一”归口审理模式建设要求,整合审判资源,建立环境资源案件刑事、民事、行政协同审判格局,全面提升人民法院环境司法服务和保障水平。五年来,共审结涉相邻污染侵害、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承包合同等各类环境资源民事案件600余件,有力凸显了生态环境法治保障成效。
司法教化护资源。深入贯彻新时代环境资源司法理念,引入“复植补种”生态修复机制,提高土地资源保护质效,实现教育与惩戒双重目的,真正引导行为人实现从土地资源破坏者到生态环境修复者的“变身”,坚持用有力度又有温度的司法手段守护辖区的绿水青山、蓝天黑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