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机构设置   专题报道   司法公开   法院工作   法官园地   法院执行   诉讼指南   法治论坛   法律法规 

 

九三人民法院提醒您:高考结束,这些“陷阱”要小心!

发布时间:2023-06-12 14:06:21


    陷阱一

    提前查分有“陷阱”

    等待录取分数线的过程往往是最令人焦急的,考生和家长总希望能有特殊渠道可以提早查询成绩。于是便有不法分子制作了虚假的查分网站,将带有网站链接的短信发送至考生和家长的手机上,一旦点击链接,木马病毒便会被植入到手机中,窃取手机用户的支付信息,例如绑定的银行卡账户和密码等。

    法官提示

    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更不要输入信息。如果不慎点击,要立即卸载手机上的支付宝等快速支付工具,确保资金安全,并在备份手机通讯录等重要信息后,将手机重置或恢复出厂设置,或向专业技术人员求助清除病毒。

    陷阱二

    伪造录取通知书

    诈骗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此类骗局的手法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骗子的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法官提示

    高考招生录取有非常规范的程序,切莫因求快将考生的所有信息提供给任何人,考生的投档、录取等环节,应通过官网查询。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可通过报考院校官网查询录取名单,也要及时通过官方认证或教育部门发布的查询平台对录取结果进行核实确认,避免上当。另外,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多样,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也是高等教育的一种,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入学门槛相对较低。骗子最容易在这个问题上打“擦边球”,高等教育形式多,火眼金睛分类别!

    陷阱三

    分数不够,花钱可“走后门”

    “走后门”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骗子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

    法官提示

    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费用,也不存在内部关系、交钱就能上的好事,凡收取保证金、录取费的信息或电话,切勿相信。省招办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下达的招生计划,招生学校和招生计划由省招办统一对社会公布;录取期间学校追加计划一律在教育部计划管理系统中调整,任何个人说自己手中有招生计划和名额都是不可能的。

责任编辑:王宇航    

文章出处:九三人民法院    

 
 

 

关闭窗口

您是第 25787403 位访客
黑龙江省农垦中级法院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汉水路82号   邮编:150090  
Copyright©2025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黑ICP备11004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