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基层社会治理和矛盾纠纷化解中的重要作用,红兴隆人民法院双柳河人民法庭在辖区选任了群众认可度高,有一定威望并且善于沟通、乐于奉献的特邀调解员38名,由特邀调解员对案情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纠纷进行诉前调解。
“大姐,真的太感谢您了!这笔钱相当于我一个月的工资,没想到这么快您就给我要回来了!”远在河北省霸州市的孙某通过电话向特邀调解员表示感谢。21岁的孙某刚刚参加工作,在一家淘宝店铺担任客服。马某在孙某工作的淘宝店铺购买商品后退货退款,由于工作上的疏忽,孙某误将499元退款输入为4999元退给马某。店主发现后,要求孙某赔偿店铺损失。孙某多次与马某电话沟通,但马某拒绝退还转账,无奈之下,孙某向双柳河人民法庭求助,考虑到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双柳河人民法庭决定引导当事人通过诉前调解程序解决纠纷。特邀调解员详细了解情况后,通过电话与马某取得联系,马某表示孙某确实向其转账4999元,自己并非不想退还转账,只是在与孙某沟通的过程中,孙某态度恶劣,自己一气之下,才向孙某表示拒绝退还。
特邀调解员在法官的指导协助下,向马某释法明理,经过反复耐心的劝导,马某当即表示立即返还孙某4500元,孙某在收到马某退还的转账后向特邀调解员表示感谢。这起纠纷从接收到妥善化解,用时不到一个小时。上述案例是双柳河人民法庭诉源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双柳河人民法庭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不断扩大多元解纷“朋友圈”,同时通过强化制度管理,筑牢思想根基,不断提升特邀调解员的履职能力。年初以来,特邀调解员诉前调解成功案件50余件,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化解在诉前。
下一步,红兴隆人民法院双柳河人民法庭将持续发挥诉源治理“桥头堡”作用,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创新多元解纷模式,充分发挥网格员、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义务(特邀)调解员作用,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为群众减轻诉累,全面提升司法服务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