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法官,咱们社区调解室有一起欠款纠纷,我们调解的时候遇到一些法律问题,您有时间过来帮忙调解一下吗?”接到联点社区的求助电话后,共青人民法庭关法官立即前往联点社区,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到达联点社区后,社区工作人员向关法官介绍了该起矛盾纠纷的基本情况。据了解,陆某在当地经营一家农资产品商店,王某因为种地需要,近年来一直在陆某处赊购化肥、农药等农资商品。2023年6月,经双方对账后,王某尚欠陆某农资款共计5万余元,王某出具了欠条,双方约定于2023年年底偿还欠款。约定到期后,王某仍未偿还全部欠款。
“法官,我不是故意不还钱,这两年家中老人生病,花了不少医药费,现在手头确实没钱,才一直拖欠了陆哥的钱,今年卖完粮我肯定能把钱还上。但是陆哥说今年不再赊给我种子、农药了,我的地就种不上了,真是急死我了。”
“我们做点生意不容易,现在正需要资金周转,他赊账这么久,一分钱没给我,我今天必须把钱要回来!”
关法官找准问题症结后,向双方充分释法析理,“因案制宜”提出调解方案,引导当事人选择效率高、成本低的纠纷解决方式;社区工作人员又以二人为多年邻居,感情较好为突破口,劝说二人换位思考,多体谅对方的难处。经过法官和社区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王某分期付清欠款,陆某继续赊予王某农药、化肥等农资商品,在保障王某春耕生产的同时,也让陆某吃下“定心丸”。这起纠纷的化解正是宝泉岭人民法院“法庭+社区”共治的一个缩影。
宝泉岭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不断推动法治力量向引导端和疏导端用力,下辖的8个人民法庭与辖区各农场有限公司建立联络、诉调对接、信息互通、联席会议、调解队伍培养等五项诉源治理工作机制,与13个社区联点建立“社区调解室”,通过“结对共治”打造诉源治理的宝法“微样本”。“社区调解室”成立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312件,成功率100%,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高效、便捷、多元的解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