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泉岭农垦法院紧紧围绕农垦中院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开展工作,今年上半年,以提升案件质效为突破口,着力加强审判管理,重点提升干警队伍素质,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深入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积极为管理局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审判质效获得显著提升,呈现出“两个上升、两个下降”的良好态势,即结案率76.08%,同比上升4.38%;调撤率94.51%,同比上升4.39%;上诉率6.5%,同比下降5.42%;发改率0.54%,同比下降3.34%。为了提高审判质效,推进三年规划目标任务落实,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立足根本抓关键点,审判管理水平和司法能力显著提高
促进审判质效提升,加强管理是关键,提高司法能力是根本,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标本兼治。
(一)把管理抓在手上,向管理要司法质效
提高案件质效重在审判管理,只有精细化管理、严格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才能确保案件质效。今年我院采取了“四全”审判管理模式,即实施以审管办为主导的全员管理,发挥领导、部门及个人的主管、监管、自管作用;实施以流程管理和科技法庭为依托的全程管理,投资改造了一个科技法庭,强化对案件审理的程序监控和节点管理,促进均衡结案;实施以案结事了人和为目标的全面管理,重视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实施以推进落实、激励提高为目的的全公开管理,定期考评审判质效,采取优差案件全公开、优差文书全公开、优差法官全公开的通报方式,激励法官公正司法,推动审判质效指标不断提升。上半年我院组织庭审观摩民商事案件3次,共有17名法官参加了庭审评比,评查出法槌使用不规范、庭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控制庭审能力较弱、庭审语言不规范四方面主要问题,提出四条提高措施,并对评比结果进行了通报。上半年,召开案件质量分析会3次,认真分析了案件质量不高的原因。进行案件质量评查164件,针对8起上诉案件进行了专项评查,对发现的案件证据采信理由分析、裁判文书核稿、案件超审限缘由、发回重审案件中院函件装订四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经过研讨,提出了促进案件质效提高的11项要求。
(二)把培训抓在手上,向培训要司法能力
要办铁案、精品案就必须提高法官司法能力,只有切实提高司法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审判质效。因此,我院高度重视加强对干警的培训,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培训的同时,还结合本院实际组织干警培训。今年,我院有58人次参加了省院和中院组织的业务培训,本院组织书记员文字录入测试3次,书记员每分钟正确录入80字以上的人员比例由35%提升至80%,文字录入能力显著提升。4月11日,我院召开了提高民商事审判质效推进会议,邀请中院民一庭和民二庭庭长到院里授课,与全院业务部门干警面对面交流,两位庭长有针对性地剖析了案件质量、讲解了民商事审判工作方法。5月份组织审判人员进行集体学习,30名从事刑事、民事、立案、执行工作的法官参加了全省法院审判人员业务考试。
二、加强保障提战斗力,基层基础和队伍建设得到强化
高水平的物质装备是提升法院战斗力、促进审判质效提高的硬件保障,团结善战的队伍是提升法院战斗力、促进审判质效提高的软件保障。
(一)大力提升基层基础建设水平
基层基础只有高标准谋划、高质量装备、全方位应用、不断提档升级,才能适应新的审判形势需要。一是高标准谋划法庭恢复工作。在局场两级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梧桐河、名山、汤原办案组的法庭恢复工作,为了打造一流的规范化法庭,院领导利用法庭新建之机,多次到梧桐河、名山、汤原农场实地查看,与场领导沟通协调办公楼建设问题,为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深入服务大局奠定了基础。二是高质量装备审判庭,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取得管理局资金支持,投入30万元,安装了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多媒体实物展示台等设备,墙壁安装了吸音板,打造了一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标准化科技审判庭,提高了庭审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实现了“三同步、两公开”,为公开、公正、高效、透明审理案件提供了保障。三是全方位完善功能设施,改善干警工作环境。对原图书室进行了改建,添置了新书架、期刊架、隔断式电脑桌和一体机电脑,为干警拓宽了文化活动阵地,丰富了干警的业余文化生活。完善了党建活动室,为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作用进一步发挥创造了条件。增设了2个门禁,将审判区和办公区有效隔离,为干警创造了安全的审判办公环境。
(二)多措并举凝聚团队力量
严格要求,从优待警,严中有爱,是提高队伍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举措。在队伍建设上,我院注重严管厚爱。一是严格要求,切实转变司法作风。开展了加强和改进司法作风专项整顿活动,利用3个月时间,分学习查摆、作风整改、总结验收三个阶段,对存在的作风问题进行了深入查摆和整改。活动中,对问题突出的二九〇法庭和普阳法庭进行了通报批评。通过活动的开展,干警个人素质得到提高,法庭和法院的整体作风明显改善。二是大胆管理,更加注重用制度管人、管案,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安装了面部识别考勤机,严格实施上下班考勤制度,每月通报考勤结果,有效遏制了迟到早退现象;实行外出请假领导审批制度,凡是没有按照审批程序外出办案或参加培训的人员一律按照旷工处理、不予报销培训费用,进一步规范了办公秩序;法官办案严格落实“一案三责”和案件监督卡制度,明确了法官责任,强化了对法官办案的监督。三是体贴干警,关心家属,增强干警主人翁意识。更加注重将从优待警体现在为干警办小事、办实事上。为了改善办公条件,为9名干警更新了电脑;结合办公楼后场地改造,计划为干警建设体育活动和休闲场地;我院一名2010年录用干警,妻子是江滨农场教师,两人异地工作,长期两地分居,考虑到他们的困难,院领导亲自出面找管理局领导汇报,并与管理局人事局和教育局多次进行沟通,帮助他的妻子调动了工作。这些关系干警切身利益的小事、实事的解决,使干警对法院更有归属感,想干事、会干事的人多了,不想事、应付事的人少了,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得到显著增强。
三、延伸服务重考核,服务大局理念和主动性明显提升
转变司法理念,是适应新的审判形势做好当前法院工作的必然选择。为此,我院对干警进行了司法理念教育,认真查找了以往在司法理念上存在的被动司法、机械司法、孤立办案、坐堂办案等突出问题,统一了思想认识,制定了整改措施,并将服务大局工作纳入到审判质效考评当中,力争通过增强审判社会效果充分展现审判质效的提高,为落实好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提供了思想保障和措施保障。
(一)变被动为主动,服务大局更加有为
能动服务大局是提高法院地位、营造法院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前提。我院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服务大局上下功夫,年初,制定下发了《关于坚持能动司法、为辖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的实施意见》,对落实管理局党委重大决策、完善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建立大信访格局、完善便民措施等13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上半年,我院共向局场两级党委提出司法建议15条。为保障管理局全面建设“一个省级开发区、五个总局级工业园”产业发展目标实现,我院主动承担服务保障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建成和发展的责任。建立了“护企联络网”,民庭和各法庭主动与管理局、农场联系,掌握了重点企业名册,实行法官包企,与36家企业进行对接,为共同防范法律风险、化解法律纠纷奠定了基础;开展了“暖企大走访”, 截止目前,各法庭共走访企业29家,到企业单位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和日常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和司法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法律指导,促进了企业依法管理,规避风险;开辟了“便企快车道”,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征地、拆迁、融资、购销等纠纷,在保障案件质量的前提下,快立、快审、快执、快结,并充分发挥调解作用,快速妥善化解13起案件,为项目融资、落地、投产等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管理局党委书记刘炳东、局长刘相增对法院能动司法,服务大局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亲自到法院看望广大干警,表示全力支持法院工作。
(二)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并重,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在处理棘手案件过程中,我院摒弃就案办案思想,力争通过个案的审慎处理,既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维护管理局及农场的社会稳定,促进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如:在审理娄占强与管理局中心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一案时,考虑到原告作为医疗事故的受害者,身体健康、经济利益都受到严重损害,其权益必须保护,医院作为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公益事业,其社会形象和声誉理应得到维护,我院兼顾双方利益,采用管局、农场、社区“横向三级联调”和办案人、庭长、院长“纵向三级联调”机制,耐心进行调解,为了最大限度维护原告利益,满足其合理诉求,我们委派办案人专程到哈市各大医院咨询相关专家,去除了原告诉求中不合理部分,将其主张的近200万赔偿款降到29万元,最终双方自愿达成了协议,纠纷得以妥善化解。在审理陈文波等人合同诈骗、故意毁坏财物刑事案件时,我们在依法运用刑事司法手段对犯罪行为实行制裁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案件当事人房地产开发中涉及的未建工程、房产证办理、居民回迁等关乎数百名群众切身利益的民事纠纷的化解问题,通过自由裁量、多方协调、上下沟通等措施,既有效地制裁了犯罪行为,又避免了群体性事件发生。
虽然我院上半年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我们也意识到工作中尚且存在不足,我们将紧紧围绕中院党组的部署锐意进取、取长补短,带领全院干警满怀信心和决心继续向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目标奋进。